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商业火箭接连受挫,与SpaceX相比,差距究竟几何?

   时间:2025-11-11 19:42:0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我国商业航天领域近日再传重要动态。11月中旬,谷神星一号(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时遭遇挫折,火箭一至三级飞行正常且分离顺利,但四级点火飞行510秒后出现异常,飞行末段提前关机,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目前相关团队正对具体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排查,星河动力航天公司已就此次失利向客户及社会各界致歉。

这并非今年中国商业火箭首次发射受挫。8月15日,蓝箭航天研发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商业航天发射场升空180秒后偏离轨道,尾部喷出异常火焰后坠毁于戈壁滩。8月30日召开的飞行故障归零评审会确认,故障源于二级执行回路驱动器的高功率450V直流供电母线在低气压环境下发生电弧放电短路,导致控制执行机构故障。评审专家认为问题定位准确、改进措施有效,相关故障已归零。

对比国际标杆,SpaceX的猎鹰9号自2010年首次发射成功以来,历经多次技术迭代,已实现陆地与海上回收、载人轨道运输等突破。其星舰项目虽今年经历四次试飞失败,但马斯克仍通过直播强调数据价值。这种差异源于中美商业航天不同的生存逻辑:SpaceX依托NASA百亿订单支撑,而中国民营火箭企业主要依赖风险投资。

资金压力正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据上海证券报分析,蓝箭航天近两年亏损均超10亿元,反映商业航天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典型特征。今年4月,碧桂园突然出售所持蓝箭航天11.063%股份,套现13.05亿元用于保交楼项目。这家曾于2019年领投蓝箭C轮5亿元融资、2020年联合顶级风投追加12亿元的地产巨头,最终选择在蓝箭航天冲刺IPO前退出。

资本市场的态度折射出行业困境。与SpaceX成立21年后实现盈利不同,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除蓝箭航天外,屹信航天、中科宇航、天兵科技、星河动力等多家头部企业今年均启动上市程序,其中蓝箭航天7月25日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被视为最有希望夺得"中国商业火箭第一股"的企业。

技术追赶步伐从未停歇。在火箭回收领域,SpaceX猎鹰9号通过着陆腿实现成熟复用,单次发射成本压至3000美元/千克。2024年10月星舰第五次试飞中,首次采用"筷子"捕获技术回收超重助推级,将复用间隔缩短至小时级,单次成本仅2万元。国内方面,深蓝航天9月星云一号高空垂直回收试验在着陆阶段出现异常,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则成功完成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但整体技术成熟度仍存在差距。

卫星组网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SpaceX星链星座已实现全球覆盖,累计发射卫星超1万颗。截至2025年10月20日,在轨卫星8680颗,其中7448颗处于业务化运营状态。北京市科委数据显示,我国在轨卫星虽已突破千颗,但商业卫星占比不足半数,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显著差距。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