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肖厝港码头,一艘新加坡籍货轮“美赞”轮正通过六根粗壮的管道接收金黄色大豆油。这批6000吨大豆油经由肖厝港高效装船后启程驶往印度,标志着泉州口岸首次实现大豆油出口,同时创下福建省粮油产品出口零的突破。承担此次出口任务的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凭借其日处理4000吨大豆的产能规模,成为这场历史性突破的核心力量。
作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福海粮油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4000吨/天榨油厂配备大豆膨化车间,1000吨/天精炼厂与1600吨/天小包装厂形成协同,配合500吨/天棕榈油分提厂及环保处理系统。这家占地125亩的现代化企业,自2004年投产以来已形成年加工超百万吨进口大豆的能力,其“丰苑”牌豆粕和“金龙鱼”“口福”系列食用油产品覆盖全国市场。
在2025年发布的泉州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福海粮油以128.4亿元营收位列第六,成为泉港区民营经济标杆。同期公布的福建省民营企业百强榜上,该公司以128.3亿元营收位居第41位,与安踏、恒安等知名企业同列榜单。数据显示,泉州百强民企入围门槛达5.94亿元,资产总额突破5654亿元,福海粮油在制造业领域展现的竞争力尤为突出。
此次出口突破源于多重因素叠加。国际豆油价格走强与国内供应宽松形成的价差,为企业创造市场机遇。公司油脂产线负责人施宝兰透露,该批订单预计带来2-3%的收益增长。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中国从传统豆油进口国向出口国的转型迈出关键一步,提升了在国际油脂市场的话语权。肖厝港直通铁路的物流优势与完善的仓储体系,为此次出口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企业背后站着全球粮油巨头益海嘉里金龙鱼。作为其全资子公司,福海粮油受益于母公司在全国布局的83个生产基地和100多家生产企业。益海嘉里旗下拥有“金龙鱼”“欧丽薇兰”等知名品牌,业务覆盖油籽压榨、油脂精炼等全产业链。2020年创业板上市时,该公司以2600亿元市值创下纪录,2025年预计营收接近2388亿元,持续领跑行业。
执掌这家粮油巨鳄的是新加坡华裔企业家郭孔丰。这位祖籍福建福州的商业领袖,自1973年进入粮油行业以来,先后主导建设中国首座现代食用油工厂,推动益海嘉里在中国建立完善生产网络。作为中国现代食用油产业的重要开拓者,郭孔丰以170亿元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但其对产业现代化的贡献远超财富数字。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福海粮油与母公司丰益国际签署3.6亿美元采购协议,延续多年合作。公司公共事务主任林志康表示,进博会平台使企业能直接对接全球顶尖供应商,提升供应链稳定性。这种“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正是泉州民企全球化战略的生动写照。
技术创新为全球化提供支撑。2024年泉州百强民企研发费用达82.14亿元,拥有16619件有效专利。福海粮油所在的粮油加工领域,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并行:50家企业推进智能制造,64家实施低碳转型。这种创新驱动使泉州民企在全球价值链上持续攀升。
益海嘉里的“本土化运营、全球化视野”战略成效显著。其在中国建立的83个生产基地,既考虑物流效率又深度融合地方农业资源。当福海粮油在进博会签下大额采购单时,肖厝港的出口货轮正装载新一批产品。这种双向流通模式,折射出中国民营经济融入全球市场的智慧与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