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安全性能始终是核心议题。作为国内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松原安全(300893.SZ)凭借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在国产替代进程中走出独特发展路径。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7.45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9.7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8.31%,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更实现双位数增长,在行业激烈竞争中交出亮眼成绩单。
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因其关乎生命安全的特殊性,长期被外资巨头垄断。全球市场仅三四家核心供应商占据超80%份额,国内自主品牌市占率长期低位徘徊。松原安全自2001年创立以来,从安全带零部件切入,逐步构建起覆盖原材料、织带生产、气囊布制造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目前其产品矩阵已扩展至安全气囊、方向盘等核心部件,形成三大业务支柱——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安全带业务贡献近六成营收,安全气囊占比26%,方向盘业务占比13%。
技术迭代推动产品价值持续提升。随着全球安全标准升级及智能座舱发展,单车被动安全配置价值呈现增长趋势。证券机构测算显示,基础配置车型被动安全系统单车价值约1300元,而高配车型可达2100元以上。松原安全正加速新品研发:尺寸最小的遮阳板气囊预计2026年量产,首款远端气囊产品将于2025年下半年投入市场,多个远端气囊项目进入量产交付阶段。
全球化布局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面对国内市场国产替代机遇与海外增量空间,公司今年4月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投产的智能制造基地,标志着其从"中国制造"向"全球制造"转型。该基地总投资超3000万元,首期配备7条智能生产线,年产能达30万套安全系统组件,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现生产追溯与绿色运营。董事长胡铲明在投产仪式上强调,此举既是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服务东南亚市场的战略支点。
成本优势构筑竞争壁垒。对比国际龙头奥托立夫单车1820元的配套价值,松原安全凭借80%以上的零部件自制率,将单车配套成本控制在1340-1685元区间,形成7%-25%的价格优势。公司通过模块化设计缩短开发周期、规模化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为客户提供"极致成本"解决方案。这种产业链掌控力使其在自主品牌渗透率提升与海外扩张中占据主动。
产能扩张支撑持续增长需求。面对自主品牌崛起带来的市场机遇,公司加速构建亚欧协同的研发生产网络:安徽巢湖基地各产线陆续投用,浙江临山安全带零部件智能工厂完成规划,欧洲研发中心持续深化技术合作。10月披露的可转债预案显示,公司拟募集9.65亿元用于临山镇年产1520万套核心部件项目及流动资金补充,进一步强化全产业链配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