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编程领域迎来一则重磅消息:知名工具Cursor的母公司Anysphere宣布完成23亿美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飙升至2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79.1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全球AI编程赛道的估值纪录,更使其成为首家估值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的创企,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本轮融资阵容堪称豪华,既有谷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战略入局,也包含顶级投资机构Coatue的领投,现有股东Accel、Thrive、a16z和DST则同步追加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这是Anysphere近12个月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2024年12月其B轮融资1.05亿美元,估值26亿美元;半年后C轮融资9亿美元,估值跃升至99亿美元。三次融资累计金额超33亿美元,估值增长达1026%,展现出资本市场对其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Anysphere与战略投资方的合作已产生显著协同效应。谷歌为其提供AI服务与云计算支持,英伟达则作为企业级用户深度使用Cursor产品。在2025年华盛顿GTC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公开称赞Cursor已成为旗下软件工程师的标配工具,称其通过智能化协作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这种技术合作与商业落地的双重验证,成为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商业化进程方面,Anysphere披露其年化收入已突破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9亿元),服务对象涵盖数百万开发者及多家全球顶尖工程组织。公司团队规模扩张至300余人,涵盖工程师、研究员、设计师等多个领域,并计划持续扩大人才储备。技术突破上,其10月底推出的自研编程模型Composer,在代码生成量指标上已领先多数主流大模型,展现出强大的技术竞争力。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AI编程工具正从通用模型竞争转向垂直领域深耕。Cursor的崛起路径具有典型性:通过IDE工具积累海量脱敏代码数据,构建起独特的"数据飞轮"优势。这种数据壁垒不仅优化了模型的上下文理解能力,更提升了代码生成的工程适配性,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护城河。目前,国内外已有Windsurf、Cognition、阿里Qoder、字节Trae等十余家厂商跟进自研模型战略,预示着该领域将进入更激烈的技术比拼阶段。
据内部人士透露,新融资将重点投入科研创新与产品迭代。随着自研模型性能持续突破,Cursor或进一步强化技术自主路线,在AI编程工具市场巩固领先地位。这场由数据驱动的技术竞赛,正在重塑软件开发行业的生产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