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近日因埃隆·马斯克的一项新构想掀起热议。这位同时掌舵特斯拉与SpaceX的商业领袖在社交平台透露,其主导的开源知识平台Grokipedia未来将升级为“星际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Galactica),旨在构建一个涵盖文字、图像、音频及视频的全维度知识库,成为人类文明的数字化方舟。
据马斯克介绍,该项目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已确立清晰发展路径。他特别强调,这一平台将突破传统百科全书的形态限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知识的动态更新与跨语言传播。为加速项目落地,马斯克公开招募全球开发者加入xAI团队,共同打造这个被形容为“数字时代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超级工程。
最具颠覆性的设想在于知识存储方式的革新。马斯克提出将百科全书的完整副本以激光蚀刻技术刻录于特殊合金板材,通过SpaceX的星际运输系统分批发射至月球、火星及更遥远的深空天体。这种“宇宙级备份”方案旨在确保人类文明即便遭遇地球级灾难,关键知识仍能通过太空载体永久存续。
该计划立即引发学术界与科技圈的连锁反应。语言学家关注其多模态知识呈现对跨文化传播的革新,天文学家则讨论太空存储设施的轨道选址与辐射防护方案。更有伦理学者提出警示,认为这种“知识殖民”可能引发宇宙文明间的意外冲突。
作为项目核心推动者,马斯克在技术路线图中还埋藏了更宏大的野心。据内部文件显示,星际百科全书将与SpaceX的星链网络深度整合,未来探险者可在火星表面直接调用地球知识库,而地球用户也能实时获取其他星球的科研数据。这种双向知识流被视为构建星际文明的基础设施。
尽管项目面临技术可行性、资金规模及国际协作等重重挑战,但马斯克团队已启动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其中包括耐极端环境存储介质的研发、跨星域数据传输协议的制定,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知识自动分类系统。有消息称,首个测试版本或将在五年内完成地球轨道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