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着陆场迎来历史性时刻——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携红白相间的伞花平稳着陆,标志着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东、陈中瑞、王杰圆满完成太空任务,平安返回地球。实测数据显示,着陆时风力为5.2米/秒,能见度达50公里,与气象预报高度吻合,这场与极端天气博弈的“窗口期”捕捉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此次返程任务面临双重挑战:此前飞船曾因空间微小碎片撞击风险推迟返回,而换乘神舟二十一号后,又遭遇高空低涡与地面低压系统交汇引发的剧烈天气变化。强风与浮尘的双重威胁,直接关乎返回舱着陆精度与搜救效率。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袁慧敏指出:“核心任务是预判大风峰值、排除浮尘干扰,精准锁定风力减弱且能见度达标的‘安全窗口’。”
为应对复杂气象条件,气象部门构建了“国—自治区—盟—台站”四级联动机制,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深度对接需求,组建由业务骨干构成的现场保障团队驻扎发射中心。后方支撑团队则由自治区气象台与阿拉善盟气象局协同组建,通过高频次天气会商为现场提供实时支撑。技术层面,团队依托内蒙古睿图数值预报系统与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实现了每小时更新、垂直高度覆盖0—20000米的高空风预报,以及0—100米浅层风预报,为任务决策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驻场期间,团队与中央气象台开展定期联合会商,每日与自治区气象台进行早间天气研判,并在10时、16时固定开展专题分析。通过逐小时比对激光测风雷达数据与地面实况,调阅近20年同期历史资料,团队反复推演风力临界值与浮尘发生概率,最终锁定最佳着陆时段。14日14时后,前槽影响如期结束,现场风速骤降、能见度显著提升,为返回舱铺就一条“安全跑道”。
“再次见证归航,内心仍被震撼与炽热填满,这是预报员职业荣誉感的最佳诠释。”袁慧敏感慨道。首次参与任务的团队成员付浩年则表示:“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协同作战的力量,也明白了精益求精对航天保障的分量。”随着返回舱稳稳落地,这场与天气赛跑的攻坚战画上圆满句号,为中国航天事业再添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