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打酒铺“奶茶化”走红,是商机还是陷阱?创业者需冷静看待

   时间:2025-11-21 09:28:55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城市的街角或地铁口附近,一种名为“打酒铺”的新型消费场景正悄然兴起。这些店铺通常装修简约明亮,店员站在金属酒头前,熟练地为顾客按“两”或毫升计量打酒,产品涵盖鲜啤、果酒、白酒等多种品类。与传统酒吧不同,打酒铺没有最低消费限制,也没有嘈杂的音乐,顾客既可以选择即买即走,也能在吧台旁小坐片刻,搭配花生米或卤味小吃享受微醺时光。

这种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以成都为例,在大众点评平台搜索“打酒铺”,会发现大量近一年新开的门店,其中“斑马侠打酒铺”已拥有47家连锁店,“唐三两打酒铺”也达到23家规模。社交媒体上,类似“7平方米10天开店”“日均营业额5000-6000元”的招商宣传层出不穷,吸引着众多创业者的目光。

从经营模式看,打酒铺与茶饮店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多数店铺采用20-40平方米的小店模型,选址集中在社区周边或商业区,强化“日常化”消费属性。产品SKU通常在30-40个之间,除传统酒类外,还推出蜜桃乌龙、海盐荔枝等茶饮化口味,定价集中在15-35元区间。为提升复购率,商家普遍采用会员制度、社群运营等手段,试图将一次性消费者转化为长期客户。

然而,行业繁荣背后暗藏隐忧。尽管招商话术宣称开店成本仅需4万元,但实际启动资金普遍在10-20万元之间,包含装修、设备、物料等费用。营收数据也呈现两极分化:头部门店日营业额可达5000-6000元,普通门店约3000元,而部分“店中店”模式日均营收仅数百元。有从业者透露,今年行业关店率显著上升,部分上半年开业的门店下半年已悄然关闭。

多位行业人士指出,打酒铺仍处于市场培育期。成都餐饮市场观察者蒋毅表示,资本的过早介入导致行业盲目扩张,许多品牌为追求规模效应放松加盟商筛选标准,损害了赛道健康发展。关爷打酒创始人黄朝勇则认为,消费者尚未形成购买散装酒的习惯,市场教育需要时间沉淀,在此过程中必然伴随大量品牌淘汰。

经营层面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黄朝勇强调,全国饮酒习惯差异显著,连锁品牌需针对不同区域调整产品结构、定价策略和口味偏好。木兰打酒创始人叶云则指出,复购率低是行业普遍痛点,仅靠产品创新难以维持长期经营,必须通过差异化服务创造附加价值。例如,其品牌通过打造“有温度的酒吧”概念,强化老板与消费者的互动连接。

季节性消费波动、SKU扩张带来的品质管控风险、滞销产品库存优化等问题,都在考验着从业者的运营能力。在消费习惯与行业标准尚未成熟的当下,打酒铺的“茶饮化”转型正经历着生存压力测试。对于创业者而言,这场热潮背后隐藏的真实门槛,或许比招商宣传中描绘的蓝图更为复杂。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