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有这样一位青年学者,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6G-U智能宽带频谱感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他就是2022级博士研究生刘剑锋,一位正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的探索者。
作为黄新林教授的得意门生,刘剑锋的研究聚焦于面向6G-U的智能宽带频谱感知理论。针对复杂多变的无线通信环境,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低秩矩阵恢复和先验知识挖掘的宽带频谱感知算法,通过揭示空时先验知识与频谱信号的内在联系,构建了一套带宽确定性的自适应感知方法,显著提升了频谱资源利用率。这些研究成果已形成7篇SCI论文,其中3篇发表于IEEE TWC(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仅有的2本权威期刊之一),2篇发表于IEEE TVT(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权威期刊),另有13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和3项软件著作权。
学术成就的背后,是刘剑锋对科研的执着追求。他回忆起首次独立完成论文全流程的经历:从研究设计到初稿撰写,从投稿跟进到反复修改,历时11个月的艰辛历程中,他既要清晰呈现研究价值,又要应对审稿人的质疑与否定。"正是这些挑战让我学会逐点梳理、反复打磨,最终论文成功发表时的喜悦与成就感难以言表。"他特别感谢导师黄新林教授的悉心指导,"黄教授的耐心点拨让我在科研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除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刘剑锋还展现出全面的发展能力。他担任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委会主任助理,同时是IEEE TWC、TVT、TCCN等权威期刊的审稿人。在学科竞赛中,他代表同济大学首次参加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并斩获全球一等奖,累计获得9项竞赛奖项。他还连续4年获评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并荣获博士国家奖学金(本学科仅1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班级仅2人)等荣誉。
对于即将到来的同济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学术先锋"决赛,刘剑锋表示:"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向不同学科的优秀同学学习,在交叉融合中拓宽科研视野,同时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与同辈的差距。"这位热爱游泳、徒步和攀岩的青年学者,正以"格物致知、拓界求真、笃行致远"的信念,在无线通信领域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学术篇章。
据悉,本届"学术先锋"决赛将于2025年11月24日14:00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中法中心C201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各学科的顶尖学子同台竞技,展现新时代研究生的学术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