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于湖南长沙举办的2025世界计算大会上,一款名为“笑熵01”的情绪陪伴机器人成为焦点。这款由博极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设备,通过大模型终端化部署技术,实现了情绪识别与交流陪伴功能。其核心的滑轮车底座内置本地化算力模块,不仅支撑机器人运行,还可连接其他智能设备,形成家庭微型智算中心。据公司总经理冯武介绍,该产品采用国产华为昇腾架构,在保证应答速度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数据安全性也得到显著提升。
大会发布的全球计算创新成就中,“大模型终端化部署拓展端侧计算市场”引发行业关注。这项技术突破使得智能设备摆脱了对云端算力的过度依赖,为万亿级端侧计算市场开辟了新空间。以“笑熵01”为例,其小巧机身内集成的先进算法,能够实时分析用户情绪状态并提供个性化陪伴方案,这在传统低算力平台上难以实现。
医疗领域成为算力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湘江指出,具身智能等新技术正加速渗透医疗康复场景。在长沙,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的算力支撑,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构建起“AI+医疗”产业生态。自兴人工智能集团展示的医学影像AI平台已覆盖全国300余家三甲医院,其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由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团队研发,通过人工智能硬件升级显著提升了诊断效率。
大会专题活动“超算驱动科学研究新范式”上,湖南大学团队展示了胎儿超声大模型的创新实践。该模型整合了多家三甲医院的临床数据,借助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的强大算力进行训练,旨在实现产前超声检查的自动化流程。项目负责人李肯立教授透露,研究团队正探索将检查设备家庭化,未来孕妇或可通过智能终端完成初步筛查,仅在发现异常时前往医院复检。
长沙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作为医疗资源密集型城市,当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多家机构在展会上呈现的解决方案覆盖疾病预防、诊断辅助、康复护理等全链条,其中不乏基于国产算力架构的原创技术。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推动智能医疗设备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