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媒体报道,国内新能源领域迎来重大突破,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已正式落成,目前正处于小规模测试生产阶段。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新能源汽车续航与安全性能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础。
该生产线由广汽集团主导建设,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企业技术负责人介绍,这条产线已具备量产60安时以上车规级全固态电池的能力,在能量密度、面容量等核心参数上实现重大突破。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采用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从根本上解决了漏液、热失控等安全隐患,同时为提升能量密度创造了条件。
技术团队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将电池面容量从传统湿法工艺的不足5毫安时/平方厘米提升至7.7毫安时/平方厘米。更引人注目的是,新一代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较现有产品提高近一倍,这意味着搭载该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将实现翻倍增长。以当前主流500公里续航车型为例,换装全固态电池后续航能力可突破1000公里大关。
在近期举办的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广汽集团高层透露了更详细的技术路线图。根据规划,企业将于2026年启动小批量装车验证,通过实际路测收集数据并持续优化产品性能。2027年至2030年间,将根据测试结果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实现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商业应用。这一时间表显示出我国在固态电池产业化领域的系统布局与坚定决心。
行业专家指出,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不仅将重塑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更可能带动整个能源存储领域的变革。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特性,在消费电子、储能电站等领域同样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随着广汽等头部企业的技术突破,我国有望在全球固态电池产业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为能源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