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干法成膜:解锁高性能固态电池量产密码 驱动设备行业新增长

   时间:2025-11-23 16:56:0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东吴证券最新发布的《固态电池设备专题深度系列二》报告指出,干法成膜技术凭借成本、性能及材料适配性三大优势,已成为推动高性能固态电池量产的核心突破口,带动相关设备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报告系统梳理了成膜工艺路线、关键设备需求、新增工艺环节及企业布局,为行业投资提供全景式指引。

固态电池前道制片环节直接决定电池性能与量产效率,其中正负极片及固态电解质膜制备工艺分为干法与湿法两类。湿法工艺虽成熟度高、与现有产线兼容性强,但依赖溶剂与烘干环节,导致能耗高且对水敏性材料适配性差;干法工艺通过取消溶剂使用与烘干步骤,采用干混、纤维化、压延等环节直接成膜,在成本、能耗及性能方面表现突出。数据显示,干法工艺可使单位电芯制造成本下降10%-20%,能耗降低38%-40%,压实密度提升30%,并支持300Wh/kg以上能量密度,尤其适配锂金属、硫化物电解质等敏感材料体系,被视为下一代固态电池的主流方向。

干法成膜技术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纤维化工艺因成熟度高、产线兼容性强,成为最具量产潜力的路线。当前主流干法路径包括纤维化、干法喷涂沉积、热熔挤压等六类,均需经过干混与压延致密化关键步骤。纤维化技术通过高剪切设备将PTFE黏结剂拉伸为三维骨架结构,实现无溶剂成膜,适配卷对卷连续生产模式;双螺杆挤出机作为核心设备,采用陶瓷螺杆避免污染,配备开腔结构便于维护,成为规模化生产的关键装备;辊压机则承担压延致密化功能,22辊及以上高辊数配置成为趋势,可保障厚极片制备的精度与一致性。

固态电池量产需求催生多项特色工艺,带动设备市场扩容。为解决界面稳定性、短路风险及锂损耗等问题,预包覆(以ALD工艺为主)、印胶(包括胶框复合、开槽印胶等)、补锂(直接辊压复合锂带为主要路径)成为必备工艺,对应产生覆膜设备、印胶设备、补锂设备等新增需求。同时,物料系统向高精度、高密封、自动化方向演进,以适配硫化物等敏感材料的生产要求。报告预测,2029年全球固态电池前道设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亿元,预计全球固态电池产能将从2024年的17GWh增至2029年的200GWh,持续拉动设备需求增长。

企业布局方面,相关厂商围绕整线供应与核心工艺设备展开竞争。先导智能率先实现整线设备打通并完成量产交付;赢合科技、曼恩斯特、华亚智能等在干法混合、纤维化、成膜等核心设备领域取得订单突破;利元亨、先惠技术等通过客户合作推进中试线落地。报告指出,随着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具备核心设备研发能力与整线解决方案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