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一场聚焦能源转型的盛会吸引了众多目光。2025能源转型大会在此隆重开幕,会上发布的《2025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产业发展白皮书》成为焦点。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能源谷”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热土,20家央企研究院及科技型企业的78项成果在此实现就地转化,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核心枢纽平台,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已形成规模效应。目前,这里聚集了1889家企业,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区域内拥有6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7个院士工作站,吸引超过2万名科研人才扎根。央企、民企、高校等多元主体在此协同创新,形成独特的产业集群优势。2024年,昌平区先进能源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500亿元,稳居全区主导产业首位。
大会现场,15家国内外企业携最新成果亮相,展示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氢能机器狗、氢能两轮车、制加充氢设备及电力巡检无人机等创新产品引发关注。其中,由北京工业大学氢能研究院孵化的海厚泰科技研发的氢能机器狗尤为引人注目。该产品搭载氢燃料电池,续航时间较传统电动机器狗提升显著,且在低温环境下性能稳定,可胜任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任务。
在氢能应用领域,新星绿氢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推出两款氢能两轮车及配套制加充氢设备。一款车型采用48V350W电机与固态氢储系统组合,兼顾动力输出与续航里程;另一款纯氢气动能车实现零碳排放,核心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电力巡检领域,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融合卫星、直升机及中大型固定翼技术,可高效完成输电线路巡检、带电检修等复杂任务,为能源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