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养老目标基金审核机制迎来优化,外资机构正加速布局国内养老金市场。近日,富达基金旗下首只外资新设养老FOF产品获批,标志着国际资本参与中国养老金融体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该产品以目标风险基金(TRF)为突破口,通过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精准对接国内养老投资者的核心诉求。
富达基金多资产部负责人赵强指出,中国养老市场建设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制度框架、风控体系与科技工具的协同发展。随着国际经验与长期投资理念的深度融合,本土养老金产品正从概念探索转向体系化建设,为长期资金配置提供更成熟的解决方案。他特别强调,养老资金具有超长周期属性,国际机构在投研能力、人才储备和技术应用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此次获批的富达任远保守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混合FOF,成为监管优化审核机制后首只由新设外资公募发行的养老产品。赵强透露,监管层审核标准正从单一AUM考核转向全球养老金资产综合评估,这一转变既引入了"鲶鱼效应",也体现了中国养老市场对外开放的新高度。回溯过往,富达投资自2014年起便通过资深顾问郑任远持续向中国市场输送全球养老金制度经验,为当前产品落地奠定理念基础。
在产品设计层面,该FOF选择保守型定位,底层资产中低风险品种占比显著。赵强解释称,这一策略源于对中国养老投资主力群体的精准画像——当前40-60岁人群在资产再配置过程中,对稳定收益和风险控制的需求尤为迫切。具体配置上,基金将权益类仓位控制在15%左右,以国内债券作为压舱石,同时纳入海外债券、权益及黄金等资产,通过跨市场、跨品种的分散化配置增强组合韧性。
目标客群方面,该产品主要面向三类投资者:临近退休的50-60岁人群、退休后需要持续增值的群体,以及追求稳健增值的中高净值投资者。赵强强调,养老投资应摒弃明星基金经理依赖和短期博弈思维,转而依靠团队化运作、标准化流程和全球化分散,让投资者通过长期持有获得复利收益。这种理念与富达国际在全球25个市场积累的养老金管理经验一脉相承。
在本土化适配过程中,富达基金采取了双轨策略。一方面将"生命周期"理论转化为更易理解的目标风险基金形式,为后续目标日期基金等产品铺路;另一方面构建全球协同的投研体系,由美国、欧洲、日本及新兴市场团队提供基础研究支持,量化团队提供宏观判断,中国团队完成最终组合构建。技术层面,集团开发的AI风控模型已应用于中国市场,可实时扫描投资组合的尾部风险敞口。
谈及挑战,赵强认为产品端与客户端的匹配至关重要。优质的养老FOF应当以稳定性为首要目标,帮助投资者清晰认知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收益。他特别指出,养老管理人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投资者从复杂的决策过程中解放出来,通过专业能力实现长期财富保值增值。这种理念在富达国际的全球实践中已得到充分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