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一困境正被彻底改变。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响起,一架满载新鲜草果的无人机从拉马底村腾空而起,越过湍急的怒江,朝着山下的收购点飞去。短短15分钟,原本需要村民背着背篓跋涉2小时的山路运输任务便顺利完成。这一场景,是拉马底村以党建为引领,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破解山区农产品运输难题的生动写照。
无人机运输模式的落地,为拉马底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与过去人工运输相比,无人机不仅大幅缩短了运输时间,还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农产品损耗。村民们发现,同样的草果,现在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收入也明显增加。这一变化,让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人力肩背”到“溜索过江”,再到如今的“无人机飞天”,拉马底村的运输方式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这些变迁不仅折射出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更彰显了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拉马底村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发展规划,拉马底村下一步将联合农业科技企业,进一步扩大无人机运输的覆盖范围。除了草果,中药材、生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也将逐步纳入运输体系。同时,村里还将探索“无人机植保+空中巡查”的现代化农业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拉马底村正全力打造“怒江峡谷低空物流示范点”,让低空经济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漫步在拉马底村,山间的草果林郁郁葱葱,空中的无人机往来穿梭,构成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党建红与科技蓝的交融中,深山里的特色产业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