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正以颠覆性姿态重塑电商格局,一场由“对话”向“交易”深度渗透的商业变革悄然展开。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显示,到2030年,美国Agent电商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850亿美元,占整体电商交易额的20%。这一预测背后,是通用型AI平台已展现出的强大商业转化力——当前约36%的ChatGPT用户通过AI推荐完成购买,科技巨头们正加速布局从“智能交互”到“消费决策”的全链路生态。
在AI电商的竞技场中,阿里巴巴与OpenAI的动向尤为引人注目。阿里巴巴近期将“通义”升级为“千问APP”,搭载性能超越GPT-5的Qwen3-Max模型,通过免费开放策略覆盖购物、办公等C端场景。其核心战略是将淘宝、高德等生态资源接入模型,构建“对话即服务”的超级入口。与此同时,OpenAI推出的购物搜索功能基于GPT-5-Thinking-mini模型优化,通过问答形式精准推荐10-15件商品,虽未直接变现,但已抢占消费者决策链前端的关键位置。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场变革的势能。摩根士丹利预测,2030年Agent电商GMV在基准情景下将达1900亿美元,乐观情景下更可攀升至3850亿美元。当前阶段,约40-50%的用户已在AI平台进行商业活动,转化率持续攀升。值得关注的是,通用型AI平台在购物场景的渗透率远超零售商自研工具:ChatGPT月度采用率达45%,Gemini为32%,而亚马逊Rufus、沃尔玛Sparky等垂直AI的采用率仅约10%。年轻群体成为主要推动力——34岁及以下用户中,超60%选择ChatGPT作为购物助手。
用户行为数据进一步揭示商业价值的转化路径。53%的ChatGPT用户和46%的Gemini用户近期利用平台进行产品比价,而36%的ChatGPT用户已根据推荐完成购买。按全美人口折算,这意味着约16%的美国人已体验AI驱动的购物。出乎意料的是,高频刚需品类成为首批受益者:49%的AI购物集中在杂货领域,41%涉及家居日用品,摩根士丹利认为杂货将成为未来五年Agent电商的最大增长极。
在这场变革中,具备用户规模与AI基础设施的科技巨头占据先发优势。摩根士丹利维持对Alphabet、Amazon、meta的“超配”评级,并给出2027年目标价:Alphabet目标价330美元,依托搜索广告份额扩张与YouTube等AI创新;Amazon目标价315美元,凭借广告与AWS高利润业务支撑投资;meta目标价820美元,受益于AI驱动的Reels变现能力提升及广告测量优化。三家企业的共同逻辑在于,AI技术不仅未侵蚀核心业务,反而通过效率提升与场景拓展创造了新的增长极。
从“智能助手”到“消费管家”,AI电商的进化正在改写商业规则。当3850亿美元的市场蓝海与科技巨头的战略卡位相遇,这场关于流量入口的争夺战,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