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月球基建迎突破!月壤砖太空测试超预期,太空探索稳超美国

   时间:2025-11-28 17:39:3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人们还在惊叹科幻电影里月球基地的奇思妙想时,中国科研团队已将“在月球上建房”的构想推进到实操验证阶段。从月壤制砖到太空测试,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让月球基地从幻想走向现实,更标志着中国在太空基建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月球建房的首要难题是建材运输成本。地球与月球之间每公斤物资的运输费用堪比黄金,若从地球运砖,成本将高到难以承受。为此,科研团队提出“就地取材”方案:利用月球表面丰富的月壤烧制建材。然而,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极为珍贵,无法直接用于大规模实验。团队转而采用长白山火山灰模拟月壤成分,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成微型砖块,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024年11月,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将74块总重1000克的“月壤砖”送入太空。这些每块仅10余克的样本被固定在空间站外,接受真空、宇宙辐射以及-190℃至180℃极端温差的考验。尽管空间站外的温差比月球表面更剧烈,但这种“超规格”测试能更全面地验证材料性能。按照计划,样本将分三次返回地球,每次间隔一年,以观察长期暴露后的变化。

2025年11月,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带回首批完成一年太空测试的“月壤砖”。实验结果令人振奋:砖块未出现裂缝或凹坑,抗压强度达到普通砖块的三倍以上,仅颜色略有变浅。这一突破证明,月壤砖完全能适应月球极端环境,相当于为月球基建发放了“建材合格证”。相比之下,美国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虽计划在2030年前建立月球基地,但截至2025年仍停留在研发阶段,中国已率先完成关键技术验证。

真正的挑战在于月球现场制砖。月球昼夜温差达280℃,且缺乏大气保温,传统制砖工艺无法应用。科研团队创新设计“月球打砖机”:通过反射镜聚集太阳光,经光导纤维传输至机器内部加热月壤,待其熔化后用3D打印技术逐层堆叠。该方案零碳排放、高效利用资源,完美解决运输与原料难题。目前,团队已在地面模拟环境中成功烧制出实物砖,尽管太空测试样本尚未采用此工艺,但它被视为未来最可行的技术路径。

月球基地的设计方案以实用为导向。建筑单元采用模块化砌块,形状近似三角形或榫卯结构,便于机械臂自动拼装。整体结构借鉴雪屋设计,以球壳或圆柱壳为主,既保证力学稳定性又优化保温性能。多个单元通过通道连接,可组合成居住区、实验室甚至防尘墙。由于月壤砖呈黑色,初期基地外观可能较为单调,但未来或可研发彩色陶瓷材料,为月球建筑增添色彩。

这一系列突破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研究站基本版,2045年完成扩建。该研究站不仅将成为深空探索的前哨站,还可能作为载人火星任务的发射平台。与美国多次推迟的登月计划相比,中国探月工程稳步推进,从月壤采样到建材研发,再到基地设计,每一步都扎实有力。

中国在月球科研领域始终秉持开放合作态度。嫦娥五号、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本已在联合国总部展出,并向国际科研机构开放借用。未来的国际月球研究站将作为全球共享平台,供各国科学家共同探索太空奥秘。中国凭借技术领先优势,正逐步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导者。

月球基地的意义远不止于科学探索。作为深空探索的中转站,月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与能源资源。更重要的是,月球基建技术的突破将带动航天、材料、自动化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在“月球制砖”领域的领先,不仅为太空探索争取了主动权,更为人类开拓宇宙疆域提供了中国方案。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