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饮食文化里,总有一股独特的味道被珍藏在各式各样的坛罐之中。近日,部分中央及全国性行业类媒体走进贵州,深入探访了当地两家极具代表性的食品企业——凯里的“玉梦酸汤”与贵定的“老干妈辣酱”。这两家企业虽风格迥异,却都凭借独特的“重口味”产品,将贵州的美食名片推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凯里市麻江县的玉梦食品厂区,还未踏入大门,一股浓郁的酸香便扑鼻而来。这股酸香源自上千个巨型发酵罐,罐内装着传承已久的“酸汤母水”。据贵州玉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政州介绍,这些“酸汤母水”由精选的黔地红辣椒与饱满番茄打成浆糊后投入罐中,经过数月的精心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中,工厂对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条件都进行了严格把控,以确保酸汤的品质。
玉梦酸汤不仅承载着贵州黔东南的独特风味,更成为了连接乡村与市场的桥梁。公司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辣椒、番茄等原料,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紧密结合。同时,公司还计划融入当地文旅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目前,黔东南州已逐步形成以凯里为核心,麻江、台江为两翼,镇远、雷山、丹寨等县为多点位的酸汤产业聚集效应。
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玉梦酸汤已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在包装车间,一批批产品正被打包装箱,准备发往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杨政州表示,为了让酸汤更好地走向世界,公司近期成立了国际业务部。令人惊喜的是,海外消费者还尝试用酸汤拌意大利面等创新吃法。未来,公司希望将酸汤推广到全球各地。
与玉梦酸汤的酸香不同,位于贵定县昌明镇的老干妈工厂则弥漫着一种霸道的“椒香”。在这里,智能化生产成为了新的亮点。工作人员介绍,虽然瓶子里的味道始终如一,但瓶子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干妈工厂的自动化率不断提升,从一瓶一盖到成箱码垛的全流程都实现了智能化。在包装车间,罐装辣椒酱在传送带上排队接受质检,极少数可能存在异物的产品会被自动识别并剔除;码垛机器人则将成品箱整齐码放,准备发往市场。这种智能化生产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提升了产品风味的稳定性。
老干妈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化生产并非取代传统,而是为了更好地守护传统。通过将老师傅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数据”,老干妈确保了“老干妈风味”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保持一致。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积极响应,也是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有力实践。
玉梦酸汤的出海经验与老干妈的智造转型,共同勾勒出了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它们以创新挖掘特色,以智能固化优势,在深度融合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找到了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些企业正共同汇聚成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