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未来五年对传统制造业产生颠覆性影响。他强调,所有传统行业都存在通过AI技术实现效率跃升的空间,这种变革将催生新的万亿级市场机遇。
以小米汽车工厂为例,雷军详细介绍了AI视觉检测系统的应用场景。在大型压铸件质量检测环节,传统人工检测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单件检测耗时约20秒且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搭载X光成像与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检测系统,能在2秒内完成结构分析,检测效率提升10倍的同时,缺陷识别准确率达到人工检测的5倍以上。这种技术突破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更确保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零缺陷生产标准。
针对产业链协同发展,雷军提出"生态化竞争"理念。他指出,AI改造传统产业不是单点突破,而是需要构建包含芯片厂商、算法公司、设备制造商在内的完整生态体系。小米汽车工厂已与多家科技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适用于精密制造的AI解决方案,这种开放合作模式正在推动整个汽车产业链向智能化转型。
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同时,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也在加速。雷军透露,小米正在研发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已完成多轮场景测试,预计五年内将在旗下工厂实现规模化部署。这类机器人具备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等核心能力,可承担精密装配、物料搬运等复杂任务。更值得关注的是,雷军认为家庭服务场景将催生更大市场需求,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终端,承担陪伴、护理、家政等多元化功能。
据技术团队介绍,小米研发的工业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更换末端执行器即可适应不同生产场景。在最近三个月的测试中,机器人已实现98.7%的装配准确率,单台设备可替代3名熟练工人。随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90%,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有望在三年内下降60%,这将为其进入消费市场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