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四川防汛新招:AI预报、无人机巡查、光纤传感,科技力量筑起安全防线

   时间:2025-07-07 23:14:09 来源:金融投资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四川盆地经历了连续的强降雨,然而,在这一严峻的自然挑战面前,四川省的科技防汛系统展现出了高效的应对能力。特别是在成都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当日降水量突破历史记录时,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全国范围内智能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防灾减灾领域正在经历一场由尖端科技与产业动能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提升了防灾效率,更在重新塑造防灾减灾的科技与产业逻辑。

早在6月中旬,成都市气象台便利用自主研发的“蓉城·灵犀”人工智能模型,结合大气环流形势及数值预报产品,准确预判了6月底至7月初的强降雨天气。该模型以李冰治水石犀牛为灵感,运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对未来2小时内,时间分辨率为6分钟、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外推预报。其快速更新系统更是能在极短时间内,将降雨预报的精度提升至5分钟和100米范围内。

7月初,当强降雨如期而至,成都市气象部门依据“蓉城·灵犀”系统的预警,提前进行了防汛部署,并在暴雨来临前发布了今年的首个暴雨红色预警,同时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这一系列迅速而有效的行动,为城市的防汛工作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在彭州市,面对强降雨导致的河道水位快速上涨,彭州市交通运输局与四川鹏飞扶摇科技有限公司紧密合作,连夜部署了无人机值守系统的雨后巡查方案。清晨时分,龙门山镇、通济镇、桂花镇的固定机库自动启动,多架无人机沿关键基础设施进行低空巡查。这些无人机搭载了高清光电吊舱与实时图传系统,对暴雨后的地质状况进行了全面排查,成功发现了多处河堤开裂、土体松动及护坡位移等隐患。

在绵阳市盐亭县云溪镇,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四川省绵阳川西北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及朴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部署了一套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系统。该系统与雨量计、裂缝计、倾角仪等设备共同构成了多维度地质灾害监测网络。通过在不破坏坡体结构的前提下,将传感光纤布设在关键部位,该系统实现了对边坡内部构造、地质活动及变形趋势的全天候连续监测。

值得注意的是,气象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广泛的领域也在加速突破。例如,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风宇”系统,作为全球首个空间天气链式基础大模型,实现了卫星观测数据与全链式数值模式数据的深度融合,为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全新视角。而在上海,强对流预警模型“雨师”与“扶摇”的即将投入使用,也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灾害天气的预警能力。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发的AI-GAMFS模型,已在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国际早期预警平台正式运行。作为全球首个气溶胶-气象耦合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仅需36秒即可输出覆盖全球的5天气象预报,同时预测沙尘、硫酸盐等气溶胶组分的浓度分布与光学特性,其超算效率将污染预警能力提升至全新水平。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