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促使众多消费者选择拥抱这一绿色出行方式。然而,对于不少新车主或从传统燃油车转换而来的驾驶者而言,纯电动车的续航问题仍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心理坎。因此,插混和增程车型凭借油电双模式的灵活性,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这些车型通过电池与油箱的互补设计,有效缓解了续航焦虑,并且在经济性上远超传统燃油车。
但细究之下,过分强调满电满油的超长续航能力,真的那么必要吗?毕竟,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单次驾驶行程会超过1000公里?又有何种紧急情况,会让人连续驾驶2000公里而不稍作停歇?显然,对于绝大多数日常使用者而言,过分追求极限续航并不切实际,即便是为了突出插混和增程车型在亏电状态下的低油耗,这样的宣传也显得有些苍白。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车主而言,每日的行驶里程相对固定且有限。不妨自问,在日常工作日中,包括通勤、接送孩子等常规任务,有多少人的行驶里程会超过50公里?答案恐怕是寥寥无几。因此,相较于总续航里程,纯电续航里程,尤其是WLTC工况下的表现,或许更加值得关注。毕竟,这更能真实反映车辆在日常使用中的续航能力。
作为一位40万级别的增程式电动车车主,我深知许多车主在购买插混和增程车型前的考量:既想要油电的灵活性,又希望在有电时尽可能使用电力,以降低使用成本。然而,真正拥有这些车型后,大多数人会发现,纯电模式下的驾驶体验更为优越,成本更低,且更加安静、平顺。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中,充电设施普及,使得充电变得极为便捷,因此,纯电行驶成为了首选。
鉴于此,对于那些仍在犹豫是否选择纯电动车的消费者,我建议不妨直接考虑纯电车型,毕竟如今充电设施日益完善。若仍对纯电动车有所顾虑,那么在选择插混或增程车型时,应优先考虑纯电续航里程较长的款式。因为有些车型虽然满电满油总续航里程看似可观,但纯电续航却很短,这在实际使用中并无太大意义。毕竟,人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成本更低、体验更佳的纯电模式。
若纯电续航里程过短,将不得不频繁充电,而插混和增程车型的充电功率往往无法与纯电动车相提并论。这不仅增加了使用纯电模式的时间成本,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选择WLTC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较长的插混或增程车型,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有效降低充电次数,还能让日常驾驶更加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