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浏览器中国版宣布停运,引发用户数据迁移担忧
近日,火狐浏览器中国版用户在使用时遭遇了一则令人意外的公告。公告指出,火狐在中国的运营主体——北京谋智火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正式终止运营。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原火狐中国官网停止提供产品下载服务,中文账号注册、社区、主页等本地网站也一并停止运作。这一消息意味着,到9月29日,火狐中国区的运营将画上句号。
尽管火狐浏览器本身将继续运作,但绑定“火狐通行证”的账号信息却面临被彻底删除的命运。这一变动引发了众多中国用户的担忧,尤其是那些已经使用火狐浏览器超过十年的资深用户。他们关心自己的账号数据,包括收藏夹、插件、网站密码等能否顺利导出和迁移。
火狐浏览器的中国之旅并非一帆风顺。自2004年横空出世以来,火狐曾以其创新精神引领浏览器市场。然而,随着谷歌Chrome的崛起,火狐的全球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在中国市场,其“特供版”更是饱受争议。用户反映,国内版火狐不仅广告植入多,而且体验割裂,与国际版相差甚远。
北京谋智火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困境也早有预兆。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多次被法院强制执行,累计金额高达3600万元。记者多次尝试联系公司未果,其位于北京的办公地点也大门紧闭,物业透露员工已很少来此办公。
对于火狐中国停运的原因,Mozilla和北京谋智均未给出明确解释。Mozilla发言人在邮件中回复称,此次是与北京谋智达成的“逐步退出协议”,将有序关闭账户服务、社区网站和相关基础设施。用户仍可通过另一官方网址下载国际版火狐浏览器。
然而,对于众多中国用户来说,账号数据的迁移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于火狐中国版与国际版账号不互通,数据隔离保存,因此用户需要自行备份数据。尽管火狐中国在公告中提供了备份操作说明,但多位用户反映操作过于复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浏览器一键导入火狐数据。
火狐浏览器的本地化运营策略在中国市场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其高度自由开发的浏览器插件在国际版中备受推崇,但在中国却因广告拦截插件引发的诉讼而被迫下架。同时,国内版火狐因广告植入多、体验割裂而饱受诟病,导致用户流失严重。
随着9月29日的临近,火狐中国将正式告别本地化时代。未来火狐中国地区的业务将由何方接手尚不明确。对于火狐浏览器来说,这次停运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曾经改变浏览器格局的先锋如今正站在退场边缘,其未来走向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