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一系列股权变更后,瑞信证券以全新面貌回归市场,正式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变动源于方正证券的一则公告,于7月23日晚间发布,公告透露瑞信证券已完成股权变更登记,正式更名为北京证券。
根据工商信息,此次股权变更后,北京证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国资公司)以约15.35亿元人民币的交易对价,收购了大部分股权,持股比例达到85.01%,实现对北京证券的绝对控股。而瑞银集团则保留了剩余的14.99%股权。
回顾这一历程,北京国资公司无疑是这场股权转让大戏的绝对主角。它先是以6.505亿元收购了瑞银集团持有的36.01%股权,再以8.85亿元从方正证券手中购得49%股权。通过这次收购,北京国资公司在证券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扩大,旗下参控股的券商增至5家,包括首创证券、第一创业、金融街证券(原恒泰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国资公司与瑞银集团的合作历史长达近20年。此次收购不仅是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国资公司强化本土金融资源优势、完善首都金融服务体系的战略性动作。外资股东的退出,意味着北京证券从一个带有外资标签的企业转变为具有国资背景的地方企业,这一转变将赋予北京证券更多的地域优势。
事实上,“北京证券”这个名字并非首次出现。早在1993年,北京证券有限公司就已成立,是一家以经营有价证券业务为主的股份制金融企业。经历多次合并重组后,2006年,瑞银证券在原北京证券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全牌照的外资合资证券公司。然而,随着瑞银在中国地区业务的调整,北京证券的控股权最终回归北京国资公司。
尽管股权变更赋予了北京证券新的发展活力,但其经营现状却面临挑战。过去三年,公司业绩持续下滑,净亏损逐年扩大。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89亿元降至0.57亿元,净亏损则从2.55亿元增加至1.62亿元。同时,公司员工总数和投行业务人员也大幅缩减,从2021年底的237名员工、68名投行业务人员减少至2024年底的103名员工、29名投行业务人员。
业务重心方面,随着外资股东的退出,北京证券不得不调整业务方向。如今,公司将目光聚焦于北交所IPO、京系国企混改、地方债等领域,这些业务方向与北京国资公司及其旗下企业的资源高度契合。然而,业务转型并非易事,客户资源的重新整合、业务团队的深度磨合以及市场信任的重建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证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北京证券能否抓住机遇扭亏为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凭借国资力量的加持和自身的积极变革,北京证券有望在京城金融市场中重新崛起。
未来,北京证券的发展之路无疑将充满挑战与机遇。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将考验公司管理层的智慧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