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公司近日正式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开发具备10000个物理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该项目预计将在2031年4月前的2030财年内完成,标志着富士通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回溯至今年4月,富士通已成功研发出全球领先的256量子比特计算系统,这一成就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富士通设定了短期目标,即于2026年推出升级版的1000量子比特计算机。这意味着,在未来四年内,其量子计算系统的规模将实现十倍的增长。
为了推动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富士通将采用与大阪大学合作研发的“STAR”架构。这一架构基于相位旋转门,旨在实现高效且早期的容错量子计算。富士通的技术开发将聚焦于四大核心领域:提升量子比特的制造通量与精度、研发芯片间互连技术、优化高密度封装与降低量子比特控制成本,以及加强量子纠错解码能力。
在成功实现10000个物理量子比特后,富士通并不会止步于此。公司计划将重心转向逻辑量子比特领域,致力于推动量子计算解决方案的实际产业应用。这不仅体现了富士通对量子计算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其在技术创新上的坚定决心。
富士通还宣布了更为长远的规划。从2030财年开始,公司将进一步推进超导与金刚石自旋量子比特的集成研究。这一举措旨在到2035财年实现1000个逻辑量子比特的目标,这一数字将是2030年的四倍之多。这不仅是对现有技术的巨大挑战,也是对未来量子计算应用的深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