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软内部的一则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首席商务官贾德森·阿尔托夫在公司内部演讲中提到,人工智能(AI)工具在销售、客户服务和软件工程等领域显著提升了生产力。他特别指出,仅在呼叫中心,微软去年就通过AI应用节省了超过5亿美元的成本,折合人民币约35.91亿元。
然而,这番言论的发布背景却是微软今年已经完成了三轮裁员,总数超过15,000人,最近一轮裁员更是涉及9,000多名员工。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尔托夫强调AI带来的成本节约,被部分员工和外界视为“麻木不仁”。他们认为,在公司大规模裁员的同时,高层却大谈AI带来的效益,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事实上,关于AI与裁员的关系,微软内部早已有过争议。此前,Xbox Game Studios的制作人马特·特恩布尔曾在LinkedIn上发布帖子,建议因裁员而感到压力的员工可以利用ChatGPT和Copilot等AI工具来缓解心理压力。尽管该帖子随后被删除,但已经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少员工认为,这种建议忽视了裁员带来的实际困境,显得过于乐观和不切实际。
对于今年被裁的员工是否直接被AI取代,微软方面并未给出明确答复。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司利润创下历史新高、市值逼近3.7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6.86万亿元)的背景下进行大规模裁员,确实在员工中引发了强烈反响。许多员工对公司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员工的权益。
尽管如此,微软在AI领域的投入却并未减少。公司明确表示,将把大量利润投入到AI领域。今年1月,微软宣布将在2025年前向AI基础设施投资800亿美元。这一举措表明,微软对于AI的发展前景仍然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在招聘方面似乎也发生了变化。虽然公司仍在招聘部分岗位,但似乎更倾向于将资源集中在AI高端人才的引进上。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微软可能会花费数百万美元争夺顶尖AI研究人员,而非中层管理人员或其他传统岗位员工。这一变化也反映了微软在AI领域的战略调整。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软在AI领域的投入和布局也将持续深化。然而,如何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保障员工的权益,将是微软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