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能源集团新疆红沙泉二号露天煤矿,一场关于矿山运输的革命正在悄然进行。58台无人驾驶矿卡,其中52台为纯电动车型,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高效作业,标志着红沙泉二号矿在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红二矿,这个年产能高达2000万吨的露天煤矿,长期以来面临着土石方剥离与煤炭运输的巨大挑战。传统燃油矿卡的高能耗、高排放,以及驾驶员在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安全与健康问题,一直是困扰矿山的难题。然而,这一切在2025年初发生了改变,随着58台无人驾驶矿卡的分批投入使用,尤其是52台纯电动车型的加入,红二矿的运输模式迎来了颠覆性的革新。
这批无人矿卡,不仅实现了运输环节的零碳排放,更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的加持,大幅提升了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它们能够自主规划最优路径,精准装卸,实时感知路况,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复杂的运输任务。红二矿总工程师白晟华表示:“这一转变,不仅从根本上降低了安全风险,更展现了现代矿山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
在红二矿的智能云控中心,操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实时监控着每一台矿卡的运行状态。360°的视角,让远程操控如同亲临驾驶室一般。无人矿卡的方向盘自主调整,遇到坑洼路面自动减速避让,全程无需人工干预。云控平台则根据实时情况,动态分配车辆任务,智能精准调配无人矿卡的运力。这一转变,不仅大幅降低了矿卡司机的劳动强度,更改善了作业环境,推动了传统矿工向智能化运维人员的转型。
车辆运维负责人冷凝感慨地说:“过去,矿卡司机要在露天环境下长时间作业,条件十分艰苦。现在,他们只需在控制室内监控,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红二矿的实践证明,纯电无人驾驶矿卡在大型露天煤矿具备规模化应用的条件。目前,该矿的无人运输系统已与采矿、排土等环节深度协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智能化运输链条。业内专家认为,红二矿的成功运行,验证了纯电无人矿卡在效率、安全、环保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国内露天矿山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技术方案。
随着新能源与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多矿区推广,推动我国矿山运输行业向更加绿色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红二矿的成功实践,无疑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