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誉为“东方氢港”的嘉兴港乍浦港区,繁忙的景象中增添了一抹绿色科技的风采。巨大的龙门吊正高效地将货物从货轮吊装至岸边,而在这片繁忙的堆场与码头间,穿梭着一队队色彩鲜明的氢能集卡,它们已成为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这里已有100辆氢能集卡投入运营。
这些氢能集卡以其卓越的性能赢得了广泛关注。它们每次加氢仅需短短十几分钟,便能拥有约450公里的续航里程,平均氢耗更是达到了每百公里8公斤。更重要的是,这些氢能集卡的运用,预计每年可为港区节约燃料成本约300万元,并减少碳排放近1万吨,环保效益显著。
羚牛氢能品牌总监徐智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氢能车在商用车领域的优势尤为突出,其长续航和快速加氢的特点,完美契合了港口等需要频繁启停的作业场景。与电车在乘用车领域的广泛应用不同,氢能车在商用车领域展现出了更大的潜力。
徐智敏进一步指出,氢能车在港口场景中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油车在启动和停止时油耗较高,而氢能车则不会因反复启动而增加氢耗,非常适合港口这种需要频繁启停的作业环境。氢能车在冷链配送领域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冷链车需要持续制冷,使用电车会严重影响续航,而氢能车的长续航里程则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找到更匹配的使用场景成为了关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指出,中国的氢能产业正逐步从试点探索阶段迈向有序发展阶段。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已成为我国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价格方面,氢能的市场准入与规模化发展受到定价水平的直接影响。据徐智敏介绍,国外加氢价格普遍较高,每公斤可达十几欧元;而在国内,氢气价格因城市而异,但加上补贴后,多集中在每公斤三十元人民币左右。这一价格水平对于氢能市场的拓展具有重要影响。
加氢站的建设也是氢能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浙江联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张继华表示,目前全国加氢站数量相对较少,累计仅有500多座。加氢站的充足布局和氢气供给的廉价化是氢能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氢气的安全管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作为21世纪重要的清洁能源载体,氢能在全球能源变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双碳”战略的指引下,氢能产业已成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突破口。嘉兴作为浙江首批发展氢能产业的试点城市之一,其港区更是氢能产业的示范区。这里依托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正加速形成制、储、运、加、用完整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
除了氢能集卡的应用外,嘉兴港区还在积极探索氢能船舶的研发。一艘搭载2套240千瓦氢燃料电池组的64标箱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已经建成,正在进行联调联试。预计今年8月底,这艘氢能船舶将正式下水运营,用于乍浦港到下沙港的内河运输航线。未来,它将成为绿色氢能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