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繁华都市中,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互动实验悄然上演。7月31日晚,当广州塔灯光秀点亮夜空时,珠江对岸,一场关于新能源车的“静默革命”正在进行。超过两千辆新能源车并非在路上疾驰,而是将电力回馈给电网,助力缓解晚间用电高峰的压力。
这次实验,是广佛两地联手完成的国内最大规模、场景最复杂的车网互动实测。在短短两天内,涉及六个不同场景、103个充电站、4026辆汽车参与。据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监测,此次实测最高响应负荷达到2.5万千瓦,响应电量5.4万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一座小型县城在瞬间减少的空调用电量。
广东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20万辆,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能源潜力。如果每辆车的电池容量为65千瓦时,那么全省车载储能总量将超过2亿千瓦时,相当于500个5万千瓦容量的光伏电站日发电量之和。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局部电力供应紧张,广东电网提出了一个创新思路:唤醒停泊的汽车,让它们成为电网的“隐形助手”。
在广州,这场实验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实现了技术的飞跃。当电网需要调峰时,平台会向支持V2G技术的车辆发出邀请。车主陈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参与了这次放电活动。他只需在屏幕上点击确认,车辆便开始在电价高峰时段向电网反向送电。这次实测中,广州首次将多个分散资源整合进同一张“电网朋友圈”,利用区块链、5G硬切片、AI强化学习等技术,确保调节指令在45秒内到达,每一笔放电数据都在链上存证,车主收益实时到账。
而在佛山,这场实验则更多地体现了市场的力量。佛山供电局通过“现货价格+远程调控”的方式,让充电站和车辆学会在电价低谷时充电,高峰时减少充电功率。车主王女士发现,她的车现在会“挑便宜时段加班”,这让她感到既惊喜又有趣。
这次实测设计了六个不同的场景,包括断面受限、线路重过载、临时转供电重过载、计划停电检修、电源性缺电以及车网互动参与电能量市场。每个场景都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剧本杀”,而新能源汽车则全部“及格”,成功应对了各种挑战。在一次紧急情况下,一条10千伏线路因负荷持续攀升濒临过载,佛山供电局迅速协同相关单位调低沿线充电站功率,成功避免了拉闸限电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