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领域的专利纠纷再次成为焦点,此次涉事双方为华为与传音,后者素有“非洲之王”的美誉。华为对传音提起的专利诉讼,不仅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了传音在全球扩张中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
早在2019年,华为与传音之间就曾因手机壁纸的著作权问题有过一次法律交锋,最终以和解告终。然而,六年后的今天,华为再次就知识产权问题对传音提起诉讼,此次的核心争议在于一项名为“偏移解码装置、偏移编码装置、图像滤波装置”的欧洲专利(EP2725797)。
面对华为的指控,传音迅速作出回应,表示已注意到相关事项,并将积极采取措施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尽管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广泛报道,但关于“传音具体侵犯了华为什么专利”的细节,却鲜有清晰阐述。
简单来说,当我们在手机上观看高清视频时,视频文件通常会经过压缩以减少传输所需的数据量。然而,这种压缩会导致画质下降,出现条纹、鬼影等瑕疵。为了修复这些瑕疵,手机内部会启动一个包含多种技术的“画质修复”程序,其中SAO技术扮演着关键角色。它通过分析每个像素点,计算出最佳的调整数值(即偏移值),并应用于有问题的像素上,从而恢复和提升画质。
华为的专利正是对SAO技术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关键升级,通过优化算法减少了计算修复数值所需的数据量和内存,使得画质修复过程更快、更省资源。这项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视频编码标准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的图像和视频处理模块中。
因此,传音此次被诉,很可能是在其智能手机中使用了华为的这项专利技术,尤其是在图像和视频处理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在通信和多媒体领域拥有长达数十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是多项视频编码标准的核心专利持有者。
华为不仅在HEVC(H.265)标准制定过程中贡献突出,其专利还覆盖了从编码、解码到滤波、预测等关键环节。华为通过专利池授权,已有众多厂商和终端获得了其HEVC专利许可。在新一代的H.266/VVC标准中,华为同样表现不俗,拥有大量核心技术专利。
对于传音而言,作为一家专注于中低端市场并迅速崛起的公司,其商业模式高度依赖供应链整合和成本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避免触及华为等巨头的专利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此次涉案的SAO技术,作为现代高清视频的“通用语言”HEVC/H.265编码标准的一部分,任何智能手机想要播放主流高清视频都必须支持该技术。
因此,传音可能并非“主动”使用华为的技术,而是在生产符合行业标准的智能手机时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华为的专利保护范围。这也是所有手机厂商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区别在于是否已向华为支付了相应的专利许可费。然而,从此次诉讼来看,传音显然没有与华为达成专利许可协议。
传音在非洲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被誉为“非洲之王”,但随着其市场份额的扩大,也面临着来自行业巨头的专利诉讼压力。除华为外,NEC、Sun Patent Trust以及高通等公司近期也对传音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与此同时,传音在非洲市场的销量也遭受了来自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的严峻挑战。
面对多重压力,传音需要更加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避免在未来遭遇更多的专利纠纷。同时,传音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毕竟,“非洲之王”的皇冠并非易得,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