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近期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剧情片,既展现了其迅猛的市场攻势,也透露出转型路上的不易与挑战。
上半年,吉利汽车凭借近141万辆的销量佳绩,在市场上一骑绝尘,同比增长高达47%,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10%,紧随比亚迪和上汽集团之后。这一耀眼成绩背后,是吉利汽车总收入跃升至1503亿元,同比增长27%的强劲势头。
然而,光鲜的销量数据并未完全转化为利润的增长。财报显示,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4%,至92.9亿元。这一反差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深入剖析,吉利汽车的“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状态尤为明显。新能源汽车领域,吉利以72.5万辆的销量和126%的同比增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占比首次超过50%,标志着吉利正式迈入新能源主导的新纪元。特别是吉利银河品牌,凭借54.8万辆的销量和232%的增速,成为销量支柱,其中“银河星愿”更是夺得上半年中国市场单车销量冠军。
另一边,吉利在传统燃油车市场也展现出了不凡的实力,销量同比增长8%,逆势上扬。这一成绩在燃油车市场整体下滑4.5%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但光鲜的销量背后,吉利也面临着毛利率微降、单车售价下滑的挑战。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比亚迪的大规模降价行动引发了连锁反应,吉利也不得不加入战局,为旗下热门车型提供补贴,以价换量。这一策略虽然有效提升了销量,但也压缩了利润空间。
吉利内部的产品销售结构变化也加剧了平均售价和毛利率的下滑。银河品牌的快速增长虽然抢占了市场份额,但其亲民定价拉低了整体售价水平。与此同时,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显著放缓,对提升整体毛利水平的贡献有限。
吉利在海外市场表现不佳,上半年出口总量同比下滑8%,与中国汽车出口市场整体增长超过10%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拨开云雾见真章,吉利汽车的核心经营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剔除一次性收益和汇率波动等非经营性因素后,吉利的核心经营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33亿元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6.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2%。这表明,在行业价格战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吉利凭借强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保持了稳健的核心盈利能力。
吉利汽车的这份成绩单,不仅是对其市场表现的客观反映,更是其在新能源智能汽车转型道路上的缩影。面对未来,吉利正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战略整合,重塑竞争优势。下半年,吉利将推出一系列全新智能电混产品,并落地多项前沿科技,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吉利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组织架构变革。从“联邦制”向“帝国制”的转变,旨在打破品牌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极氪与领克的合并、极氪私有化进程的推进,都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