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科工,这家专注于折叠自行车领域的制造商,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的申请,中信建投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随着近年来“骑行热”的兴起,自行车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行科工也借此东风,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
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全球自行车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有所起伏,但整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从2019年至2024年,按零售量计算,市场规模从1.65亿辆增加至1.79亿辆,复合年增长率为1.7%;而按零售额计算,市场规模则从2661亿元跃升至43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0.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和自行车平均售价的上涨。
然而,在整体自行车市场中,折叠自行车仍属于小众细分领域。尽管增长迅速,但消费者对折叠自行车的接受度仍低于传统自行车。2024年,全球折叠自行车的零售额和零售量分别占整体行业的5.3%和2.1%。大行科工作为全球最大的折叠自行车公司,其主要销售市场仍集中在国内。
从财务数据来看,大行科工的业绩表现出色。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4亿元、3.00亿元和4.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3.1%;年内利润也分别为3143.4万元、3485.0万元和5229.9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1%。其中,大行品牌自行车的销量和收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公司的主要增长动力。
然而,大行科工的生产模式却引发了一些关注。公司采用内部生产与外包生产相结合的方式,但外包生产的占比逐年上升。2022年至2024年,由OEM供应商生产的大行自行车数量分别占内部生产及向OEM供应商采购总和的29.5%、45.1%和56.8%。这导致外包生产成本逐年增加,且OEM供应商生产产品的毛利率低于内部生产产品。
大行科工的销售渠道也备受瞩目。公司高度依赖经销商模式,与38家经销商合作,覆盖680个零售点。经销商渠道带来的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六成以上。然而,这种销售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产品毛利。相比之下,直销模式尤其是线上直销的毛利率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大行科工的实际控制人韩德玮持有公司超过90%的股份,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能力的担忧。公司近年来累计分红超过6000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流入韩德玮的腰包。这一行为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和面临库存压力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尽管大行科工在折叠自行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公司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挤压了其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骑行热”逐渐降温,自行车行业面临市场需求下降的挑战。公司还存在员工社保欠缴等问题。
大行科工若想延续高增长势头,必须在产品创新和产销渠道上下功夫。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线以及优化销售渠道等方式,公司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努力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