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EB强制时代启幕,东软睿驰Next-Cube-Lite引领汽车安全普惠新风尚

   时间:2025-08-21 14:26:3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汽车行业步入一个全新的安全纪元,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正逐步从高端车型的选配变为所有车辆的标配。近日,备受瞩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已完成意见征求阶段,预计将于202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届时将替代现有的GB/T 39901-2021标准。这一变革标志着AEB系统即将迈入强制安装的新篇章,安全性能将不再是中高端车型的专属,而是成为所有车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此次标准的升级,不仅意味着技术门槛的大幅提升,更在行业内树立了“安全优先”的新共识。车企需面对三大挑战:提高系统的识别能力、增强复杂场景的鲁棒性(包括低误触发率、全天候适用性和多目标处理能力),以及确保成本的可承受性。与此同时,国内测评标准也在日益严格,2024版C-NCAP在场景复杂度和评价全面性上均有显著提升,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外部因素共同推动着整个行业向更高标准迈进。

在这一背景下,东软睿驰适时推出了新一代8MP前视一体机Next-Cube-Lite,该产品设计理念围绕“高阶感知、普惠成本、快速交付”,旨在不增加整车成本的前提下,让更多车型能够配备并有效利用AEB系统。Next-Cube-Lite已赢得多家主流车企的量产定点,为安全普惠与法规落地提供了可规模化应用的典范。

新国标不仅涵盖乘用车(M1类)和轻型货车(N1类),还首次将行人、自行车和两轮摩托车的碰撞预警与紧急制动能力纳入其中,与国际标准UN R152接轨,要求在极端场景下既能及时减速,又避免误触发。C-NCAP 2024年版本也引入了路口、儿童、夜间盲区等复杂场景检测,进一步强调“好用、少干扰”的新车安全评价标准。这些趋势表明,单纯满足法规已不足以应对市场需求,高像素、广视野和真实环境稳定性成为视觉感知能力的新要求。

Next-Cube-Lite采用与高阶域控制器同平台的视觉感知模型,配备8MP前视高清摄像头,检测距离达300米,水平视场角拓宽至120°,在高速和复杂城市路况下均能精准识别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并作出响应制动。系统支持最高120km/h自动刹停和100km/h静止目标舒适减速,有效应对“鬼探头”、隧道进出、极限并线等危险场景,兼顾快速反应与驾乘舒适性。

东软睿驰强调,Next-Cube-Lite并非简单堆砌高性能部件,而是在确保“安全冗余”的前提下进行工程设计,即首先保障安全,再追求系统鲁棒性与使用体验的平衡。这与C-NCAP强调的“低误触发、高稳定性”理念相契合,体现了从研发初期就与国内测评标准同步对标的战略考量。

随着新规实施日期的临近,入门级车型急需完成AEB装配,汽车主动安全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东软睿驰Next-Cube-Lite凭借8MP前视感知方案的普惠性,将为行业、市场和用户带来实际价值,助力车企快速满足法规与测评要求,全面提升车型主动安全能力。在乘用车市场,30万元以上车型的AEB装配率高达93%,而8万元以下车型装配率仅为2.6%,10万元以下车型也仅为3.11%。Next-Cube-Lite的推出将打破入门级车主在基础安全与购车预算之间的取舍,通过标准化平台与规模化落地,推动AEB功能快速普及至10万元级车型,让每位用户都能在关键时刻获得智能安全的守护。

在商用车领域,安全需求更为迫切。中重卡、城配物流车每天行驶于城区拥堵路段与高速干线,追尾、行人碰撞等事故不仅带来高昂维修成本,还可能引发二次事故,造成更大社会危害。Next-Cube-Lite凭借8MP高清前视摄像头与先进感知规控技术,实现远距离识别、广角覆盖和低延迟响应,有效消除视觉盲区,提前预判潜在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该产品在成本控制上与传统方案持平,让商用车企在不增加成本负担的前提下实现安全性能的大幅提升。

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1至9月,中国前视摄像头安装量达1157.4万台,其中8MP前视摄像头安装量达275.2万台,同比增长26%,渗透率由10.6%上升至23.8%。高像素感知技术正迅速从高端市场下沉,并在AEB强制政策与成本下降的驱动下,以更稳健的步伐进入主流车型配置中。Next-Cube-Lite的工程设计与交付逻辑尤为重要,它将8MP感知能力嵌入以法规适配为导向、以平台化硬件与同源感知栈为底座的工程体系中,实现了从合规优先到规模交付,再到持续迭代的闭环。东软睿驰以Next-Cube-Lite为载体,将安全能力普及化,使之成为车辆的基本配置,而非高端车型的溢价附加项。这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产业责任与战略选择的体现,真正让“安全平权”从口号变为市场现实。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