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望汽车:广汽华为联手,开启智能新能源汽车新时代

   时间:2025-08-24 06:35:4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广汽与华为携手,于广汽番禺总部召开了一场盛大的动员大会,此次大会不仅汇聚了广汽各大核心部门数百名员工,更预示着广汽“番禺行动”改革迈入新阶段。会上,众人情绪高涨,会议结束时,镜头前竖起的大拇指,定格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

广汽董事长冯兴亚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大会的合照,并深情阐述,华望项目作为广汽改革的关键一环,承载着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心。早在一个月前,冯兴亚就曾发布过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合照,二人在深圳华为的会客室亲切握手,透露出广汽与华为非同小可的合作意向。据冯兴亚透露,双方就汽车产业的未来趋势、营销创新、客户洞察以及公司治理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经过两年的深入交流,广汽与华为的关系愈发紧密。随着华为内部战略的调整,广汽认为,双方的合作已到了开花结果之时。2025年1月10日,广汽董事会正式批准成立“GH”项目公司,携手华为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华望汽车,采用广汽控股、华为赋能的合作模式。

广汽与华为的这一举动,不禁让人想起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的名言:战略合作的最佳时机,正是双方都处于变革的边缘。华望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华望模式,可以说是华为与车企合作模式的全新升级。尽管华为依然扮演着“技术底座”的角色,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却进行了诸多创新。这一模式,也被外界形象地称为“HI+智选”的混合模式。为了承载这一超越传统商业模式的创新,广汽专门成立了独立的汽车公司——华望。

在股权结构上,广汽大胆推行“轻控股”模式,持股比例或将降至40%以下。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为华望的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广汽希望,从顶层设计和机制上,激发华望的无限可能。

华望模式的核心,在于“体系级融合”。它引入了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全流程体系,从用户需求洞察到产品定义、研发迭代,再到营销落地,广汽与华为的协同贯穿始终。这种深度融合和分工重构的合作模式,打破了以往主机厂与供应商的传统界限。

作为华为确立汽车领域“生态协同”战略后的首个全新项目,华望在市场上备受瞩目。其地位,在华系品牌中,或许能与智选车时代的问界相提并论。但与问界的全链条接管不同,华为在华望项目中,更多地扮演着“智能化开放平台”的角色。这,或许正是华为在技术赋能与资源约束之间找到的平衡点。

与阿维塔相比,华望模式同样有着显著的不同。阿维塔作为华为与车企合作新阶段的代表,其HI合作模式已升级为“HI Plus”。然而,阿维塔也面临着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昂以及品牌知名度低等挑战。而华望模式,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通过“跨团队联合开发机制”,实现了智能与制造的深度融合。

从华望项目公司的成立到2026年上半年推出第一款车型,仅用时不到18个月。这一速度,远快于传统模式下的车企。混合模式,或许真的能将华为塑造成为新能源智能车时代的“博世”。这,无疑是车界的“华为时刻”。

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是否还需要一个新品牌?这一问题,曾困扰过无数人。但随着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智能汽车的转型,汽车已从代步工具转变为电子消费品。这一变革,为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华望,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凭借华为的技术壁垒、对科技产品的消费洞察以及广汽的智造和资源整合能力,脱颖而出。

在软件生态成为智能汽车终极竞争的当下,广汽高层深知,车企已无法与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竞争。因此,他们选择了与华为合作,共同打造华望品牌。然而,华望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在与非华系的竞争中,其含华量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在华系内部,它仍需面对激烈的竞争。

为了规避短板,华望团队深度研究了市场上的其他车企,并在机制设置、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例如,针对阿维塔面临的直营模式初期投入大、持续亏损等问题,华望选择了全新的渠道合作模式,并未采用直营方式。在华望的渠道招商大会上,华望表示,将参考行业成熟的渠道模式经验进行优化,确保合作伙伴风险可控、渠道市场稳定。

华望团队真正的挑战,在于打造具有独特性格、高知名度、巨大资产价值的品牌。这也是华系品牌内部竞争中最大的差异化所在。华望项目,不仅关乎广汽与华为在智能化下半场的竞争高度,更是“车企+科技公司”模式在全球新能源智能汽车转型中商业逻辑的验证。对广汽和华为而言,华望项目,无疑是他们共同的星辰大海。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