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提及颠覆性技术,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一场场摧枯拉朽的革命,如同蒸汽机轰鸣中工业革命的崛起,或是互联网浪潮下信息时代的全面洗礼。然而,真正能够根深蒂固、重塑世界的创新技术,往往并非一蹴而就的纯粹替代,而是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过程中,与传统模式交织共生,悄然间改写格局。
近期,谷歌与meta的中报便提供了这样的例证,即便纯AI产品的商业化尚处初级阶段,两者仍凭借AI赋能的广告业务,如Advantage+、Reel、Pmax等,大幅超越市场预期。视线转向国内,快手作为视频大模型的佼佼者,其最新发布的中报同样彰显了AI在成熟商业生态中的深度改造力量。
据快手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46亿元,同比增长13.1%,经调整利润达到56.18亿元,同比增长21.6%,远超市场预期。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反映了快手对AI发展的乐观预期,更透露出其对可灵AI长期投入的坚定决心。CFO金秉在业绩会上透露,可灵AI2025年全年收入预计较年初目标翻倍,相关资本支出也将翻倍。
不仅如此,快手还宣布派发上市以来的首次特别股息,每股0.46港元,总额约20亿港元,这不仅是对股东的回馈,更是对新周期充满信心的体现。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迅速给予积极反馈,快手股价盘中拉升近5%。
快手的这份中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AI如何深度改造成熟商业生态的鲜活样本。从供需两侧,以及内容和电商两个维度,我们可以清晰看到AI如何重塑短视频商业生态。在需求侧,快手通过AI技术优化推荐机制,实现了内容供给与用户需求的高度匹配,打破了增长天花板。尽管网络视频用户整体使用率在过去18个月内略有下降,但快手的DAU和MAU却持续增长,平均使用时长也显著提升。
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快手AI技术如OneRec端到端推荐大模型的应用。OneRec不仅提高了推荐效率和成本效益,还通过多模态语义分词器,更细致地理解视频内容,从而更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这一改变,使得用户在快手上能够看到更多自己想看的内容,提升了用户粘性,带动了总流量的增长。
在商品需求侧,快手依托大模型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推荐算法,实现了更精准的货找人,并推动了服务AI化,缩短了消费决策链路。例如,快手的AI试衣功能,让用户能够更直观地看到服装上身效果,大大简化了购物流程。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推动了电商GMV的增长。
在供给侧,快手同样通过AI技术赋能商家,解决了高昂的营销成本和经营成本问题。磁力开创平台、女娲数字人等AI工具,帮助商家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获得更高品质的投放素材,实现了24小时开播和矩阵运营能力。同时,UAX全自动投放解决方案的出现,有效提升了推广流量的转化率,解决了商家投放转化率的痛点。
快手还通过技术和政策双重支持,帮助商家承接投流带来的业务增长。新手商家扶持计划、跨场域流量资源等举措,进一步推动了供给侧的繁荣生态。供需两侧的双向优化,共同促成了快手GMV的高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快手的AI叙事远不止于此。其王牌AI应用“可灵AI”不仅在中国AI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是中国参与全球AI应用巅峰角逐的关键力量。可灵AI的能力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并在多个商业化落地场景中展现出巨大价值。例如,在电影工业化领域,可灵AI与星芒短剧联合出品的《新世界加载中》成为全球首部AI单元故事集,累计播放量达到2亿。在游戏工业领域,可灵AI与热门手游《逆水寒》达成深度合作,丰富了游戏的社交玩法。
可灵AI的优异商业化表现,不仅提升了快手的估值,更为中国AI应用资本开支良性循环树立了典范。随着可灵AI推理算力层面毛利率打正且保持稳定,快手追加算力投入对集团整体利润影响可控,资本开支迈入良性循环。这一改变,不仅为快手自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中国AI应用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