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机器人正逐步成为这座城市的闪亮新标签。从今年4月全球首次“人机共跑”马拉松的成功举办,到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和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盛大召开,北京在机器人领域的活跃度令人瞩目。
北京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目前,已培育出57家机器人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拥有3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这些成就得益于中国强大的产业优势和深厚的创新氛围,为北京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更是迈出了坚实步伐。从“具身天工 Ultra”在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中率先冲线,到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夺得“百米飞人”桂冠,这些成就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涉及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广泛。
工程师们在机器人研发领域不断攻克难关,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例如,成功建造出能够快速奔跑的人形机器人,以及在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夺冠,还研发出了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慧思开物”平台。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勇气,也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也于去年10月正式挂牌成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这一中心的成立旨在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发展,为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同时,这也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肩负的重要使命。
在机器人教育领域,北京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8月21日至22日,2025 Botball国际教育机器人大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功举办。这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0名青少年科创爱好者参加,他们在这里交流学习、共同探索机器人的奥秘。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作为奥运遗产,在赛后运营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今年暑期,该场馆融合科技元素,全面升级打造了“智享未来”系列公众科普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更多了解科技、接触机器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