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行业的浩瀚星空中,寒武纪(688256.SH)曾是一颗以“故事”为燃料的明星,常年在亏损的阴霾下徘徊。然而,这一切在2025年的上半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月26日,寒武纪发布的半年报如同一枚震撼弹,在资本市场激起了层层涟漪。数据显示,公司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347.8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从去年的亏损5.3亿元转变为盈利10.38亿元,每股收益也由-1.27元跃升至2.5元。这份成绩单,无疑为寒武纪的股价插上了翅膀。
尤其是第二季度,寒武纪的营收达到了17.69亿元,同比增长4425.01%,净利润也达到了6.83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3.03亿元的境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次财报的发布,不仅标志着寒武纪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历史性跨越,更让市场看到了其背后的“真金白银”。
资本市场的反应尤为热烈。在财报发布前几天,寒武纪的股价就已蠢蠢欲动,8月22日盘中大涨近14%,总市值一举超过中芯国际,成为科创板市值的新王者。五天后,寒武纪的股价再次飙升,突破1400元/股大关,总市值飙升至5700多亿元。这一连串的暴涨,让寒武纪的市值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翻倍,甚至直逼茅台的股价高峰,展现了资本市场的狂热与追捧。
然而,狂热背后并非没有“故事”支撑。市场传言某大厂已在寒武纪芯片上完成大模型测试,推理效率超越英伟达H20,尽管这一传言随后被公司否认,但并未影响投资人的热情。冷静分析,寒武纪与英伟达之间的差距仍然显著,无论是在算力、制程技术还是显存技术上,寒武纪都还处于追赶阶段。但在国内市场,寒武纪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其算力和显存带宽上的优势,让它成为了国产AI芯片中的佼佼者。
在这场半导体行业的盛宴中,寒武纪的创始人陈天石无疑是最耀眼的角色之一。这位中科院博士倾尽所有资源投入研发,如今随着寒武纪股价的飙升,他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达到了约1100亿至1700亿元人民币。但比起个人财富的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他所押注的国产算力需求爆发的时间窗口。然而,客户集中、生态短板以及全球竞争等挑战依然摆在眼前,寒武纪能否持续保持领先,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寒武纪的这场“资本狂欢”仍在继续,它能否成为中国版的英伟达,还需在未来的技术、生态和供应链硬实力上给出证明。财报的逆袭只是故事的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