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住集团2025上半年财报揭示轻资产转型挑战,营收微增但成本高企
华住集团,这家正在积极推进轻资产战略的酒店巨头,近期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在转型之路上遭遇了不小的挑战。尽管整体收入达到约11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但经营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老旧门店的迭代压力,让华住的转型之路显得并不平坦。
财报数据显示,华住集团上半年的酒店经营成本约为7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73亿元相比,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这一成本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华住庞大的酒店网络。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住全球范围内在营酒店数量已超过1.21万家,客房总数更是突破118.49万间。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不少老旧门店亟待翻新的现实问题。
作为华住集团旗下的核心经济型酒店品牌,汉庭酒店无疑承载着巨大的市场期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早期开业的汉庭门店逐渐暴露出设施老化、装修风格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住宿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汉庭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汉庭门店设施陈旧、卫生问题频发的投诉屡见不鲜,这无疑给华住集团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面对这一困境,华住集团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存量门店老化带来的危机。华住首席执行官金辉近日公开表示,未来一两年内将迅速实现对于老产品的升级改造与退换,这是整个汉庭事业部的核心工作。然而,这一计划的实施并不容易。一方面,升级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拥有数千家门店的华住集团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改造期间门店需要暂停营业,这将直接导致收入损失。
除了老旧门店的迭代压力外,华住集团还面临着核心经营指标下滑的困境。ADR(日均房价)、OCC(入住率)和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是衡量酒店公司业绩的三大关键指标。然而,在2025年二季度,华住中国的这三项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ADR同比下降1.9%至290元,OCC同比减少1.6个百分点至81%,而RevPAR则同比下降3.8%至235元。这些数据的下滑,直接反映了华住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和困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维持入住率,华住集团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策略。然而,这一策略并未有效提升入住率,反而导致了ADR的下滑。与此同时,部分品牌市场定位不够清晰、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华住的整体定价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华住集团并未放弃扩张计划。华住首席执行官金辉表示,2025年全年计划开设合共2300家酒店。这一扩张计划无疑将给华住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增长潜力。然而,如何在存量门店优化和新店扩张之间平衡资源分配,将成为华住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资本市场上,华住集团的股价也受到了业绩下滑的影响。自2021年以来,华住集团的股价已经从最高点的47.16港元/股震荡下行至近期水平。这一股价表现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未来,华住集团能否成功应对市场风险和压力、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和市场份额的稳固提升,将备受业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