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芯片行业的并购案引起了广泛关注。上市公司必易微宣布,将以2.9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兴感半导体100%的股权,这一交易在业界掀起了波澜。
必易微,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企业,专注于电源管理芯片的研发与生产,目前市值约为33亿元。而被收购方兴感半导体,同样是一家芯片制造商,专注于提供感知电流和磁场的芯片解决方案。兴感半导体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13年,其创始人钟小军,一位复旦大学微电子硕士,将公司研发总部设立在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公司的主要业务涵盖电流传感器芯片、电流隔离器芯片及解决方案,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光伏逆变器等多个行业。
然而,这桩看似平常的并购案背后,却隐藏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兴感半导体,一度被视为芯片行业的未来之星,其2022年单轮融资就达到了2亿元人民币,2021年的估值更是超过了4.69亿元。然而,如今却以不到2021年估值六成的价格被收购,这无疑让业界震惊。
对于兴感半导体的投资方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失败的投资。尽管在退出形势严峻的今天,卖掉公司或许能够解套,但如此低的售价,无疑让投资方难以接受。据公开数据显示,兴感半导体共进行了6轮融资,公开融资额已超过2.5亿元。考虑到利息等其他因素,投资方很可能并未实现盈利,甚至可能面临亏损。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兴感半导体的困境呢?从行业角度来看,电流传感器芯片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据Yole发布的《2024 Magnetic Sensor report》显示,全球电流传感器市场被几家巨头所垄断,Allegro以23%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Asahi Kasei Microdevices、Melexis、TDK Micronas和LEM Holding等厂商也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而在国内,纳芯微、矽力杰等企业也开始涉足电流传感器领域,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尽管兴感半导体在封装技术、检测技术等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但这些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时间积累。然而,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兴感半导体并未能够完全达到市场预期,导致投资方不再跟进,企业难以获得新的融资。持续的亏损和资金压力,使得兴感半导体陷入了生存困境。
然而,尽管兴感半导体的遭遇令人惋惜,但电流传感器芯片市场依然充满了机遇。未来1-3年,新能源汽车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将成为电流传感器芯片的最大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不断增加和单车电流传感器搭载量的提升,车规级电流传感器芯片的需求将激增。同时,工业自动化领域对电流传感器IC的需求也在持续攀升。
尽管兴感半导体未能抓住这些机遇,但市场的裂变依然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硬科技领域,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对于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来说,未来依然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