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三板保险中介业绩遇寒,半数亏损,行业转型迫在眉睫

   时间:2025-08-29 18:05:40 来源:国际金融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新三板保险中介领域的业绩状况引发了广泛关注。据统计,截至8月28日,已有8家新三板挂牌的保险中介机构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其中半数企业陷入亏损,另有2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

具体来看,这些保险中介机构的业绩表现呈现出较大的分化。民太安以3.58亿元的营业收入领跑,同比微增1.82%;诚安达则实现了23.11%的快速增长,营业收入达到3.1亿元。然而,中衡保险、ST创悦和一正保险的营业收入均未超过1亿元,尽管它们的同比增速均为正,但规模相对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有两家机构在营业收入上出现了负增长。润华保险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75%,而润生保险的降幅更是高达44.97%。润生保险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经济环境不佳及保险年化收益率降低导致的业务量减少。

在净利润方面,形势更为严峻。8家机构中,有5家在上半年处于亏损状态。诚安达尽管营业收入领先,但净亏损额高达298.39万元,由盈转亏。润生保险和一正保险也分别亏损137.85万元和78.99万元,且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ST创悦和昌宏股份虽然亏损额有所收窄,但仍未摆脱亏损困境。

相比之下,润华保险和中衡股份虽然实现了盈利,但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滑。润华保险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5%,至353.6万元;中衡股份的净利润则同比下滑55.44%,至81.44万元。

对于新三板保险中介普遍面临的盈利压力,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是由于行业竞争加剧、车险综合改革等政策影响,导致传统佣金费率持续下滑。同时,合规成本、科技投入及人力成本等刚性支出不断上升,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多数挂牌机构规模有限,盈利模式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保险产品销售。在行业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这种模式难以有效对冲成本压力,导致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回顾新三板保险中介的发展历程,2016年前后曾迎来一波挂牌潮,高峰时期挂牌机构数量超过30家。然而,如今仅剩8家机构仍在挂牌,且其中一家还面临被终止挂牌的风险。这一变化反映出新三板保险中介市场的选择与战略调整。

一方面,挂牌成本与收益失衡导致部分机构选择主动摘牌。新三板流动性不足、融资功能受限,对中小保险中介的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行业深度调整与市场出清也加速了挂牌机构的减少。在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缺乏核心竞争力、持续亏损或未能满足持续挂牌要求的企业被市场自然淘汰或强制摘牌。

面对这一形势,保险中介机构亟需寻求突围之路。专家建议,可从专业化、数字化、服务创新等方面着手提升竞争力。通过加强人才培养、聚焦细分市场、提供特色化服务等方式实现专业化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搭建线上平台、提高业务效率以推动数字化转型;拓展服务内容、提供增值服务、定制专属方案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