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钉钉8.0:阿里AI时代的船票争夺先锋

   时间:2025-08-29 20:01:0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中,钉钉CEO陈航,更广为人知的花名“无招”,在短短四个月重返钉钉后,于8月25日一次性推出了超过10款AI产品,包括钉钉One、企业AI搜索引擎“AI搜问”、AI表格、AI听记以及智能硬件DingTalk A1等。这一举动标志着钉钉在企业级应用市场的又一次深度布局。

活动现场,一位资深钉钉用户评价此次升级极具吸引力,是从业务实际需求出发的考量。对于一款服务于企业级用户的国民级应用来说,这样的评价无疑是高度正面的认可。

尽管发布会信息量巨大,但核心信息却相当明确:钉钉8.0版本是一次彻底的AI应用革新,不仅在架构和功能上实现了重构,更在于陈航对钉钉未来盈利模式的断言——按结果付费。这一模式虽被业界视为AI时代商业模式的理想状态,但此前鲜有企业敢于公开提出,因其实施所需条件颇为苛刻。

尽管钉钉8.0作为AI应用的成熟度尚有距离,陈航坦言目前仅达10%的水平,但此次发布无疑彰显了陈航及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的雄心壮志,即抢占AI时代的先机。

回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2010年代初的“移动互联网门票之争”堪称最为激烈的技术变革之一,微博、微信、支付宝、淘宝等国民级应用均诞生于此背景之下。而今,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头部企业们正面临着新的船票争夺战,旨在巩固自身地位和增长率。

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钉钉无疑是争夺AI时代船票的有力竞争者,凭借其强大的“组织渗透力”。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2日,钉钉上的企业组织数已超过2600万,付费组织数逾19万,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79%都在使用钉钉。钉钉拥有141万个AI应用,生态伙伴超过6000家。

AI技术的飞跃式发展赋予了钉钉新的价值定位:它不再局限于办公工具,而是成为AI能力的应用场景容器,是阿里云智能集团触达企业客户的前端,是通义千问大模型落地的试验场,也是阿里AI能力商业化的起点。对于阿里而言,钉钉是唯一兼具“高频使用+数据闭环+组织渗透力”的平台,能将AI能力融入日常工作流程,通过创新业务消耗更多阿里云的AI算力。阿里云智能集团作为阿里最具战略意义的业务,其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AI相关产品的收入更是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微软通过推出Copilot,在AI时代迅速完成了品牌重塑,其成功之处在于将GPT模型深度嵌入Office、Teams、Outlook等产品,使AI从抽象技术转变为具体功能。钉钉正沿着类似的路径前行。

2024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召回钉钉创始人陈航的决策显得意味深长。阿里需要一个对AI有深刻理解且领导力强大的人物,能在短期内推动AI产品的开发。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的迭代升级,而是针对数千万企业用户基础的全新AI应用开发,是一场内部创业,也是AI时代船票争夺战的开端。

陈航在后续采访中透露,他早就有用AI重塑钉钉的想法,此次升级90%源于他的思考。他强势推动团队,尽管在网络上引发了一些争议,甚至被贴上“暴君”标签。

钉钉8.0提出的“按结果付费”机制,是一次极具挑战性和关注度的商业模式创新。中国软件和SaaS收费难一直是行业难题,但陈航认为,新的AI钉钉实现了生产力的变革,商业模式也随之改变。他提出,只要AI产生价值,商业模式就等于结果。相较于海外AI产品常用的“按调用次数计费”或“订阅制”,钉钉的模式降低了试用门槛,强化了价值感知,促进了模型优化。

在中国市场,钉钉作为企业级超级App,与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付费习惯高度契合,这为其在未来的AI竞争中提供了独特优势。通过链接不同场景并兑现商业成果提升,钉钉或能成为实现单一业务场景AI创新商业价值的关键。

衡量钉钉和阿里AI化成功的一个指标是Active的AI Agent数量和模型数量,即能在钉钉上完成自我循环闭环的模型。企业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企业在钉钉上形成自我循环和模型循环闭环,这将构成未来强大的护城河。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