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Reddit上的一则消息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有网友发掘出英特尔的一项专利,名为“软件定义超级核心”(SDC),专利编号为EP4579444A1。这项技术据称能在不依赖硬件规模扩展或制程工艺升级的前提下,通过软件层面的优化,使多个CPU核心协同工作,从而大幅提升单线程处理能力。
从专利描述来看,SDC技术的核心理念是让两个或多个CPU核心像一个超级核心一样协同运作。这一想法不禁让人联想到奔腾4时代关于“逆超线程”的传闻,也引发了关于它与英特尔曾取消的“皇家核心”项目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的猜测。
传统CPU在提升单个物理核心性能方面面临着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因此业界通常依赖制程工艺的进步和频率的提升来实现单核性能的增长。然而,英特尔近年来推出的P+E核混合架构被一些用户视为无奈之举,其中E核虽然技术先进,但尚不足以独自支撑起性能需求。许多用户期待英特尔能推出全P核的处理器,但根据目前的路线图,这一愿望似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甚至到2028年的Titan Lake处理器都将完全转向E核,提供最多100个E核。
SDC技术的出现,或许为英特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根据专利,英特尔计划将程序拆分成多个代码块,然后将这些代码块分配到多个并行的小核上,通过协同工作来加速完成整个任务。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这些协同工作的核心组仍被视为一个统一的逻辑核心,无需软件层进行额外的适配。对用户而言,这项技术仿佛能将多个较小核心动态聚合成一个更大的“超级核心”,从而高效处理单线程任务。
尽管多核心协同工作面临着指令顺序维护和数据同步等技术难题,但英特尔在专利中声称,SDC技术通过特殊指令和“影子存储缓冲区”等机制,能够确保核心间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并非多线程并行处理,而是专门针对单线程操作的优化。其优势在于无需提高电压或频率就能提升指令每周期数(IPC),尤其适用于突发性高负载的单线程任务。CPU还能根据负载需求在“常规核心”与“超级核心”模式之间动态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