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快递行业在电商密集区域如广东和浙江等地,掀起了一股“反内卷”的浪潮。多家快递公司针对电商客户上调了快递费用,这一变动不仅局限于浙江义乌和广东,福建、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的涨价预期也愈发明显。
据来自浙江地区的快递网点和电商商家的反馈,自7月底、8月初以来,电商快递价格确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调。此次涨价对特价快递和小件快递的影响尤为显著,但各大快递网点的业务量总体保持稳定。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快递行业的“反内卷”行动,得益于国家前所未有的政策力度。短期内,单票价格的回升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利润,增加末端派费,从而改善快递员收入,提高行业稳定性。长期来看,这一举措有望打破“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引导快递行业从规模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
广东地区的调价力度尤为显著,每票快递费用上调了0.3元至0.7元,并设定了1.4元/票的底线价。在此之前,快递重镇浙江义乌已于7月下旬启动涨价机制,快递底价从1.1元涨至1.2元/票。快递单票价格的调整,有效缓解了物流服务商的成本压力,部分网点有望在新的定价机制下实现盈利。
快递费用的上涨,在产业链各环节引发了连锁反应,对电商行业的影响尤为突出。不过,这一影响并非一概而论。对于特价包裹和低价包裹来说,快递涨价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对于高附加值、高客单价的包裹来说,影响则相对有限。
深圳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专家王与剑表示,对于具有一定品牌、高附加值、客单价高的卖家来说,增加的物流成本可以通过自身消化或涨价来转移。然而,对于低客单价、竞争激烈的品类来说,增加物流成本可能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由于议价能力弱,这些卖家往往难以获得快递折扣,甚至可能被迫退出线上市场。
一家总部位于杭州、主营滑板的电商商家负责人透露,他们主要合作中通快递和顺丰速运。目前中通快递方面尚未收到涨价通知,可能是因为大件快递本身利润较高。而顺丰方面则在一个月前降低了合作优惠,从以前的8折降至9折,相当于变相提高了快递费用。
本轮快递行业的“反内卷”行动,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快递行业的具体体现,也是政策法规与行业自律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快递行业的非理性价格战导致了网络不稳定和快递员权益受损,引发了监管关注。国家邮政局通过多项举措严厉打击“低于成本价”的行为,保障行业回归良性竞争。
快递行业长期存在的单票收入低于成本价问题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为了遏制“内卷式”恶性竞争,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起草了相关法律法规。国家邮政局也明确提出反对“内卷式”竞争,并要求确保网络平稳运行和基层网点稳定。
面对新形势,快递企业需要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一位电商商家表示,在选择快递合作方时,他们更看重服务的稳定性而非价格。大件商品在运输中的磕碰磨损、配送时效性问题对顾客体验影响大,快递方若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可能导致顾客退款。因此,提供极致服务和个性服务、科技赋能降本增效等成为快递企业吸引客户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电商与快递行业可通过仓配一体化实现协同发展。快递企业为电商企业提供仓储服务,电商企业则按实际使用量付费,避免了仓库闲置时的刚性支出。仓配一体化还可动态调配资源,应对大促等高峰期的波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