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这个曾因宣称“第四季度盈利”而被部分网友视为空想的品牌,近期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逆转。
9月1日,蔚来公布了8月份的销量数据,新车交付量达到了31,305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5.2%,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10,525台,乐道品牌交付新车16,434台,而新推出的firefly萤火虫品牌也交付了4,346台新车。尤为乐道L90在其首个完整交付月便实现了交付量破万。
蔚来股价也在近一个月内上涨了约33%,形势呈现出一片大好。
蔚来的销量成绩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强势复苏,也揭示了一个市场趋势:大尺寸SUV在纯电领域同样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直接挑战了“中大型SUV必须依赖增程技术”的传统观念。事实上,整个8月,纯电车型市场表现都相当强劲。
就连被誉为“增程一哥”的理想汽车,也开始向纯电领域转型。理想CEO李想在微博上明确表示,2025年是理想正式进入纯电SUV市场的一年。理想i8的激进上市,定价直接对标理想L8,并提出了“油电同价”的理念。面对用户争议,理想迅速调整配置和价格,传递出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其他原本聚焦于增程技术的车企也在迅速作出反应。例如,问界从M5、M7主打增程,到M9采用纯电与增程“双线并行”策略,再到M8将纯电版本作为核心产品推出,纯电的问界已经成为华为展示其“全家桶”技术的重要平台。零跑汽车,这个素有“小理想”之称的品牌,在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中,纯电版本车型的销量占比持续上升,其中C11改款后纯电销量占比达80%,而近期推出的爆款车型B01与B10,则直接取消了增程版本。
纯电车型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使得“增程+中大型SUV=卖爆”的“万能公式”被头部车企亲手打破。事实上,增程车开始“退烧”的迹象早已显现。从“理想车主在高速服务区占用充电桩”引发的争议开始,就已经初露端倪。增程车型的核心优势本应是通过加油发电缓解续航焦虑,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增程车主即便在高速长距离出行场景下,仍选择在服务区与纯电车主共同排队充电。
这主要是因为充电比加油便宜太多。以理想L8为例,高速上的充电桩按每度约1.4元、理想L8的高速电耗21 kWh/100 km来算,在同样500公里的高速路程上,充电五次的理想L8的花费是147元,而如果加油的话,按照部分车主反馈的7.9 L/100 km亏电油耗来算,同样500公里的路程,光是加8.1元每升的95号油就得花上超过320元。
当车主们选择充电而不是加油时,他们实际上放弃了增程的独特价值,还让增程器从优势变成了负担。增程车的特殊机械结构还带来了保养等问题,比如增程器使用频率越高,维修保养费用就越高。增程车存在两套不同的动力系统,同时具备了燃油车和纯电车的特性,不仅需要像纯电车一样换空调滤芯、刹车油,必要时还可能要换机油、火花塞和发动机的冷却液。
理想的成功,真的因为增程吗?或许并非如此。理想的爆款密码并不在于增程,而在于产品配置和空间体验,比如“冰箱彩电大沙发”,精准击中了家庭用户的需求。这一逻辑的合理性,已经被零跑汽车的成绩所验证。零跑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靠“模仿理想”成功的,但模仿的是“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配置逻辑,而非增程技术。
现在,市场上拥有“冰箱彩电大沙发”配置的车型越来越多,且价格更为亲民。在大家都能做出“冰箱彩电大沙发”,还卖得更便宜的时代,理想的卖点,不再有稀缺性。更何况,现在纯电车的续航能力,已经不比增程车差了。
现在打开懂车帝的纯电车型销量排行榜就能发现,除了主打城区短途出行的小型电车,10万元以上的纯电车里,基本都普及了70度以上的大电池,CLTC续航也都超过600公里,完全能满足一周以上的日常通勤,以及400公里半径的短途出行需求。在充电速度方面,800V高压快充技术正在加速普及,彻底改变了过去充电慢的补能体验。再加上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充电难”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缓解。
如果说技术进步削弱了增程车的体验优势,那么价格变化则给了它致命一击。现在,“油电同价”甚至“电比油便宜”已经成为了新常态。当增程车最后的“性价比”标签也被纯电车型夺走时,它的市场空间自然就被进一步挤压了。
尽管增程车在市区通勤时能享受低成本,长途出行时又能靠加油彻底解决续航焦虑,看似应该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首选。但现实却并非如此。2025年上半年,增程车的增速大幅下降到16.5%,被纯电车的46.2%、插混车的31.1%远远甩在后面。增程车的高光时刻,显然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