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名为AI自习室的新型学习模式迅速走红,其核心工具——AI学习机,尽管标价接近7000元人民币,其功能却似乎与市面上的普通平板电脑大同小异。这款学习机主打拍照答疑、作业批改、错题专项练习及课本互动学习等功能,这些特性在不少通用AI产品中也并不罕见。然而,AI学习机的独特卖点在于其内置的丰富课程资源,从校内教材到名师在线课程一应俱全,这些资源多为教育机构响应“双减”政策后整合纳入。
AI自习室不仅配备了学习机,还引入了AI督学的角色,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照看孩子、监督学习,并推销学习机等相关产品,而非进行专业的教学活动。督学的入职门槛相对较低,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时,难以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辅导。
盈利模式上,AI自习室采取了双线策略:一方面,通过销售AI学习机及其配套产品,如AI点读笔、小型错题打印机,甚至包括脑波仪等新颖设备获取利润;另一方面,则通过收取自习室的课时费用来增加收入。品牌方宣传称,投资者在三四线城市能迅速收回成本并获得高额回报,但实际情况是,缺乏教育经验和人脉资源的投资者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终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AI自习室的兴起,无疑与“双减”政策的实施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其本质更像是在利用家长的教育焦虑心理,通过高价销售学习设备和课程服务来实现盈利,而非真正推动教育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
尽管AI自习室打着高科技教育的旗号,但业内专家指出,其实际教学效果和性价比仍有待商榷。家长在选择时应理性看待,避免盲目跟风。
AI自习室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其背后的商业模式和实际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