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五大险企半年赚1782亿,分红近300亿,分红险成新宠儿占比超半数

   时间:2025-09-03 15:47:16 来源:时代周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A股市场五大保险巨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及新华保险,纷纷揭晓了它们在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这五家公司合力实现了1781.92亿元的净利润,相当于每天盈利近10亿元。

在丰厚的利润之外,这些保险公司也不忘回馈股东,纷纷推出了中期分红计划。据统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及新华保险计划派发的现金分红总额接近293.36亿元。其中,中国平安以超过172亿元的分红额度独占鳌头,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则分别计划分红约67.27亿元、33.17亿元和20.9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身险预定利率的再次下调,分红险产品迅速成为了保险行业的“新宠”。上半年,太保寿险、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等多家公司的分红险新业务呈现显著增长态势,部分公司的分红险占比甚至超过了总业务的一半。在业绩发布会上,多家保险公司的高管明确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加速向分红险战略转型。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此表示,上半年险企分红险新业务占比的提升,不仅是对预定利率下调的即时反应,更是行业向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模式转型的长期规划。在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凭借灵活的收益结构,有助于保险公司缓解利差损压力。分红险的设计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实际投资表现调整红利分配,从而在市场利率下降时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提醒,分红险目前既是“救命稻草”也是“转型利器”。短期内,依靠1.75%的保底收益和4.5%的演示收益,分红险还能与银行理财产品一较高下,但长期能否持续,则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在资产端锁定4%以上的长期收益,并同时完成百万代理人的专业化、透明化升级。一旦投资收益或渠道能力出现短板,分红险的吸引力将迅速减弱,行业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剧。

从营收情况来看,2025年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共实现营业收入1.33万亿元,同比增长4.89%。其中,新华保险以25.99%的增速领跑,实现营业收入700.41亿元;中国人保紧随其后,实现营业收入3240.14亿元,同比增长10.85%。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营收也分别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在净利润方面,新华保险以33.53%的同比增速位居第一,实现净利润148亿元;中国人保实现净利润265.30亿元,同比增长16.94%;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也分别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尽管中国平安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8.81%,但仍以680.47亿元的净利润领跑五家险企。

上半年,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成为业绩的一大亮点。具体来看,人保寿险、新华保险以及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增速均在20%以上。

面对预定利率的下调,多家保险公司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表示,公司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推进“降本增效”等措施,实现了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新华保险总裁龚兴峰则表示,公司将更加聚焦在保障类产品和分红险产品的同步推动上,以支撑价值的持续提升。

在分红险业务方面,多家保险公司的分红险保费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等公司的分红险保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分析称,这一转型既是应对低利率的“应急策略”,也是行业迈向“风险共担”模式的选择。

在各大险企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名高管也提及了分红险业务的发展。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表示,公司正持续从传统险向分红险转型,以降低负债成本。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则表示,公司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应对预定利率调整带来的影响。

对于未来的渠道转型,田利辉指出,分红险销售需要理解产品的双重属性、掌握资产配置知识以及具备财富规划视角。短期内,银保渠道可能成为重要补充,但长期仍需依赖专业化代理人队伍。预计未来2-3年,渠道能力将决定险企在分红险赛道的市场份额。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