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插混车),近年来以其卓越的燃油经济性赢得了广泛关注。在城区行驶时,这些车型能够展现惊人的节油能力,部分车型甚至在亏电状态下也能实现百公里不到3升的油耗。比亚迪秦L DM-i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其低油耗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满电满油续航里程可达上千公里,便利性甚至超越了部分纯电动车。
然而,当这些插混车型驶入高速公路,情况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本在城区里轻松保持的低油耗,到了高速上可能会飙升到5升甚至6升每百公里,有些驾驶者的油耗记录甚至超过了传统燃油车。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是什么导致了插混车在高速上油耗的大幅增加?
一个直观的解释是车辆自重。混合动力车型,尤其是装备了大容量电池的插混车,普遍体重不轻。很多插混车的整备质量都在1.8吨左右,比普通燃油SUV重了300至400公斤。在城区驾驶时,这种重量差异对油耗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高速巡航时,额外的重量会显著增加风阻,加大发动机负担,从而影响油耗。
然而,车重并非唯一原因,也不是决定性因素。虽然车重增加确实会导致油耗上升,但通常增幅有限。数据显示,车重每增加100公斤,油耗大约会增加0.1到0.5升。即使考虑到插混车比同级别燃油车重400公斤,油耗的增加也不足以解释高速上的油耗飙升。
真正的原因在于混动车的省油机制在高速环境下难以发挥。混动车之所以能在城区实现低油耗,关键在于其能够避免燃油车的能量浪费。在城区频繁启停、等红绿灯的情境下,混动车可以依靠电机驱动,避免发动机在低效率区间工作。同时,混动车还能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将制动时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然而,在高速行驶时,这些优势荡然无存。高速行驶需要车辆持续输出大功率以克服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尤其是空气阻力,随着车速的提升呈指数级增长。许多插混车型,如比亚迪秦、宋DM-i等,搭载的是小排量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城区行驶时能够以高效节能的方式工作,但在高速巡航状态下,却很容易被推到接近满负荷运行的状态,导致油耗增加、发动机噪音变大。
尽管如此,从整体来看,插混车在城区和高速上的油耗表现仍然优于传统燃油车。虽然在高速上的油耗相比城区有所上升,但插混车仍然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油耗区间。这得益于插混车能够在高速上让发动机和电机协同工作,减轻单一动力源的负担。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在高速上只能依靠发动机硬撑,能量利用效率较低。
因此,对于插混车高速油耗上升的现象,我们不必过分担忧。虽然高速油耗相比城区有所增加,但插混车仍然比传统燃油车更省油。这一优势在当前的能源和环境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插混车能够在市场上获得广泛认可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