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券商业务持续优化的大背景下,自营业务依然是业绩波动的关键因素。2025年上半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创板做市业务和衍生品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为券商自营投资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与此同时,A股市场展现出鲜明的结构性特征,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行业板块活跃,为券商自营业务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的统计,今年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的自营业务净收入达到了1123.5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3.53%。自营业务已成为券商营收的核心组成部分,多家券商的自营业务净收入占比超过了50%。
从自营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多家券商的这一比例超过了50%,显示出自营业务在券商营收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其中,申万宏源、中国银河、国信证券、中信建投等券商的自营业务占比均处于高位,而部分中小券商如红塔证券、首创证券的自营收入占比更是超过了65%,显示出其业务结构高度依赖于投资业绩。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趋势反映出券商业务模式的转变:传统经纪业务佣金率持续下滑,资本中介业务增长动力不足,使得自营投资业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同时,在注册制改革的推动下,券商投行业务与自营投资的协同效应也在不断增强。
从细分角度来看,42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净收入总额显著提升,头部券商规模优势稳固,中小券商则凭借高弹性脱颖而出。中信证券以190.52亿元的自营净收入稳居榜首,同比增长62.4%,显示出强大的资产配置与投研能力。其余传统头部券商如国泰海通、中国银河、申万宏源、中金公司等自营业务净收入均超过70亿元,同比增速均在50%以上。
头部券商在自营业务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规模明显、能够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以及投研团队实力雄厚,对宏观、行业和个股的研究深度远超中小券商。头部券商业务协同效应较强,能够有效整合投行和财富管理等部门资源。
与此同时,中型券商虽在自营收入规模上不及头部券商,但增速显著更高,展现出较强的业绩弹性。长江证券自营净收入同比增长高达668.43%,从1.92亿元大幅提升至14.79亿元,增速位居前列。得益于合并效应,国联民生自营净收入同比增幅也达到了惊人的458.87%,从去年同期的3.75亿元跃升至20.97亿元。华西证券、浙商证券、东方证券等自营业务净收入也实现了高速增长。
然而,尽管整体自营业务向好,但券商之间的业绩分化依然明显。部分券商如中原证券、财通证券、国海证券、西部证券等自营业务净收入同比出现下降,反映出在市场波动中,券商投资能力的差异。在监管趋严、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券商自营业务对投研能力、风险控制、资产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