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透露,我国正筹备实施一项针对小行星的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旨在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的可行性。这一任务将通过创新性的“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展开,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根据规划,任务将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协同作业。观测器将率先抵达目标小行星,进行近距离抵近观测,全面获取其物理特性参数,包括形状、表面结构及轨道信息等。随后,撞击器将以高速精准撞击小行星,模拟防御场景。整个撞击过程将采用天地联合观测方式,通过近距离高速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小行星轨道偏移、表面形貌变化及溅射物扩散情况,为评估撞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吴伟仁院士强调,小行星探测与防御不仅关乎国家安全,更对全人类具有战略意义。小行星可能携带珍贵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同时,近地小行星的潜在威胁要求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基于此,我国将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设备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共享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