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央视“第一发布”首迎车企 长安马自达EZ-60凭实力获认证 开启全球好车新征程

   时间:2025-11-13 03:38:3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1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发布”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汽车品牌盛会——长安马自达携其全球战略级新能源SUV MAZDA EZ-60(以下简称EZ-60),在央视总部演播厅举办了一场以“一款全球好车的质电之夜——EZ-60和他的朋友们”为主题的专属发布会。这场发布会不仅标志着长安马自达成为首个登上央视演播大厅的汽车品牌,更以“央视认证全球好车”的权威背书,为EZ-60叩响全球市场的大门增添了关键砝码。

作为央视首次为单一汽车品牌量身打造的发布会,长安马自达与央视的携手并非偶然。央视“第一发布”平台的价值导向与长安马自达的全球化布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以及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实践高度契合。这场合作不仅是权威平台使命与企业发展路径的精准对接,更是中国合资智造实力与国家级平台的强强联合,共同向全球传递了中国智造树立全球品质的自信。

长安马自达以南京工厂为全球新能源整车出口中心,其兄弟车型EZ-6已斩获中欧双五星认证,并成功登陆欧洲市场,同时布局澳洲市场。这一“中国智造、全球销售”的战略路径,与央视“讲好中国智造出海故事”的时代命题不谋而合。从产品实力来看,EZ-60在安全、配置、工艺上均严格遵循全球统一标准,86.5%的高强钢车身同步满足中欧双五星安全标准,核心零部件全球同源供应,彰显了“中国产即全球品”的坚守,与央视传递真实价值的传播理念高度一致。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层面,长安马自达联合中创新航、宝钢、科大讯飞等中国顶级供应链伙伴,构建起协同共创模式,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这也正是央视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诉求所在。

发布会上,“EZ-60的朋友们”——全球供应链伙伴、用户代表纷纷登台,分享了EZ-60的全球化品质和用车体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汽车板销售部技术服务室总监梅杰表示,与长安马自达合作后,1500兆帕冷冲压钢、2000兆帕热冲压钢成功应用于量产车身,实验室的梦想已照进现实。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秋则提到,EZ-60的充电速度从30%到80%仅需15分钟,让充电成为生活中最短的拖延。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斌强调,EZ-60的每一个产品和功能都经过反复测试,贴合实际场景打磨,让“智能”真正为车主省心、安全。火山引擎汽车出行总经理、具身智能研究院院长杨立伟表示,马自达希望EZ-60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移动的生活空间”,而他们则以“懂生活、会聊天”的优势,成为车主的“全能生活管家”。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CTO雷琴辉则指出,与马自达的合作核心是“让语音智能更懂驾驶”,通过“多模态大模型”结合语音、视觉等技术,重塑智能座舱的交互与场景。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学科带头人秦丽蓬评价道,EZ-6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真正的安全——不是营销话术,而是将安全融入每一处结构、每一寸钢材的扎实与承诺,同时兼顾用户生命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担当。EZ-60用户代表则分享了他们的用车感受:“EZ-60不仅仅是一辆家用车,也是一辆性能车、个性车,它就像一个不被定义的人。”“马自达的快是快乐的快。”“马自达也许不是最贵的,但它像一个懂你节奏的老朋友:能撒欢、能劈弯,还有点帅。”

全链条顶级资源的协同共创,让EZ-60的全球竞争力全面提升。在战略层面,长安马自达突破传统合资模式,构建起“技术双向赋能”的新合资模式,既传承马自达百年造车基因,又深度整合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其“双百翻番战略”(投入百亿、出海贸易额百亿、产值翻番)更彰显了品牌电动化、全球化的坚定决心。

对EZ-60而言,央视“第一发布”的权威背书不仅是一次品牌曝光,更是从用户信任、行业地位到全球布局的深度赋能。对消费者而言,国家级平台的背书成为最有力的“品质定心丸”,“央视认证”“全球标准”有效打消了新能源用户对车辆电池安全和可靠性品质的顾虑。对行业而言,EZ-60的全球车趋势发布,树立了新能源全球车的全新参考标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规模领先”向“标准引领”跨越。“中国智造+央视权威+全球标准”的三重加持,使其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加速实现长安马自达“以中国智造反哺全球”的发展目标。

长安马自达在央视“第一发布”的惊艳首秀,不仅让EZ-60的“全球好车”标准得到权威认证,更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能力被全球看见。随着EZ-60的全面交付和未来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智造将以更清晰的标准、更硬核的实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书写新的篇章。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