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成为组织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课题。知名管理学者黄卫伟教授在近期的一次授课中,深入探讨了组织与人的关系,指出人是组织中唯一能够持续增长和发展的资源。他强调,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创造条件,使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黄教授认为,个人加入组织,意味着将行为的控制权交给了组织,但保留了合作和贡献的意愿。因此,组织需要在目标上与个人达成一致,将组织目标转化为团队和个人目标,使个人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身目标并获得成长。他指出,现代人的大部分活动时间是在组织中度过的,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应当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在访谈华为某军团总裁时,黄教授发现,尽管物质激励不足,该军团仍表现出极高的工作积极性和活力。这主要归功于三个方面:军团总裁的领导力和贡献精神感染了员工;项目本身具有改变世界的意义;组织的流动性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员工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减少了物质激励的负担,这种精神层面的激励,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黄教授进一步探讨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强调人力资源政策要遵从关于人的基本假设。他引用亚当·斯密的观点,指出人们的行为动机往往是出于私利和自爱。因此,企业需要找到驱动员工向共同目标前进的动机和控制的组合。切斯特·巴纳德的观点也被提及,他认为协作系统的效能是效果的基础,个人动机的满足是组织取得效果的基础。
在讨论评价方法时,黄教授详细介绍了OKR(目标与关键结果)管理方法。与传统KPI不同,OKR强调将整个组织的力量聚焦于完成对所有人都同样重要的事情。OKR不采用员工工资和奖金与目标挂钩的方法,因为其目标具有更大的挑战性。OKR的四大“利器”包括聚焦、协同、责任追踪和充分延展,这些特点使其在高技术企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薪酬与激励问题也是讨论的重点。黄教授提到,华为最终挖来了HayGroup公司的顶尖咨询顾问,探讨了薪酬管理的基本问题。薪酬到底是价值创造的成本还是投资?如果是成本,应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如果是投资,应由追加投入的边际效应来确定。华为的价值创造模式,正是通过高素质人才的科学组织和强激励,使其创造的价值远高于投入成本。
在薪酬结构方面,黄教授指出,工资实际上是对取得优异绩效能力的一种奖励,奖金应报酬超额绩效,股权则是对长期能力、贡献和忠诚的激励。他强调,薪酬管理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每个构成薪酬的要素,合理设计薪酬结构,并结合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和人员流动等制度,共同激发员工的创造价值潜能。
员工参与管理方面,黄教授介绍了林肯电气公司的激励系统和京瓷公司的阿米巴经营法。林肯电气通过计件工资、利润分享、员工参与和长期雇佣等制度,成功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京瓷公司则通过将组织划分成小团体,独立核算,让全体员工参与经营,培养了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实现了全员参与的经营。
黄教授认为,企业应该给员工提供抒发意见和批评的窗口,如华为的“心声社区”平台。这种耗散结构有助于公司在平衡与不平衡间、稳定与不稳定间保持活力。他还强调了混沌与秩序的关系,指出无序可以成为新秩序的源头,成长起源于不平衡而不是平衡。企业需要打破旧的平衡,实现新的成长。
在总结中,黄教授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看似门槛低,但真正想要搞好却很难。他强调,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是影响文化的能力,要有一个谦虚的态度,尊重对方。从讨论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建立起一套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是一项具有挑战但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