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插电混动与增程式电动车市场掀起新一轮争议。此前多家新能源车企宣称其燃油发动机热效率已超越日系、德系传统车企,甚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然而,随着多款车型实际加油量远超油箱标称容量的数据曝光,所谓“热效率突破”的真实性引发广泛质疑。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车企可能通过缩小油箱标称值来夸大续航表现,进而掩盖实际能耗问题。
争议焦点还延伸至发动机技术选择。早期某款增程式车型因采用东安动力1.2T三缸发动机引发行业热议。三缸机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屡遭挫败,本田凌派、日产奇骏等车型均因搭载三缸机导致销量下滑,而该增程车却以“高端定位”营销,形成鲜明对比。目前,东安动力发动机技术虽与日系存在渊源,但其热效率能否真正超越日系品牌仍存疑。
燃油发动机技术升级的难度正日益凸显。当前全球燃油技术已接近理论极限,日本多家车企被迫联合研发以突破瓶颈,德国企业则依赖精密机床保持技术优势。反观国内,传统车企在追赶日德技术过程中,面临精密加工设备进口受限的困境——日本与德国因技术封锁政策,拒绝向中国出口最高精度机床,导致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受阻。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车企宣称的“燃油技术反超”引发更多质疑。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7月增程式电动车占新能源销量比例约10%,且同比下滑超一成。行业分析认为,消费者正逐渐认清技术本质,单纯依赖营销包装难以持续掩盖核心短板。随着真实能耗数据与市场反馈的双重压力,增程式技术路线正面临严峻考验。